河南一老人给国家捐了1136亿,生病想住高级病房,为何却遭拒绝?

如题所述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虽然很多人心中的家国观念还是非常的浓厚,可要是说真正做到先有国再有家的人却非常的少,毕竟很多人看来自己都没有保障就还谈不上奉献,可总有一些心怀天下具有大爱的人,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为国奉献,这其中就有一位河南老人给国家捐1136亿,生病了想住高级病房,却遭到拒绝。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这位老人名叫张伯驹,出生在晚清时期的书香世家,他的身世也算是比较显赫了,在当时他的父是有官职的,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只是觉得他家庭条件还行,如果再加上他是袁世凯的表侄子,那么你就不会小瞧他的出身了,相比他的家世,他的天赋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据说张伯驹小时候就被称之为神通,他7岁才开始学习,9岁就可以作诗,对于很多刚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2年可能就是把字认全,会做阅读理解,而他则是直接跳过了这个阶段,直接开始作诗创作了,可以看书他十分的有学习的天赋,前面也提到他的家世不错,这也让他接触到了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的古董。

根据他的家世背景,按照家人的安排与考虑,他的未来其实应该是往从军方面发展的,但是他对古董的爱好让他完全没有从军的想法,因此在短暂的军队经历之后,他还是拿起了自己最喜欢的古玩字画,做起了古玩的生意。

随着古玩生意的发展,张伯驹长期面对这些名人字画,加上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慢慢的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在业内可以说是相当的专业了,因此他的古玩店生意也是非常的不错,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在古玩字画上面,曾经为了买到一副心仪的名画,他都会想方设法地买到,不拘花多少钱,主要是他喜欢看的上。

对字画的喜爱更是体现在曾经非常有名的“平复帖”字画事件,这幅名画是西晋时期的书法名家的作品,里面的书法具有瘦长的特点加上作者的随性书写,体现出别样的可爱感,这幅画除了体现书法名家的书法功底之外,更是体现了西晋时代整体的书法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也是书法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素材。

这幅书法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书法研究意义,可以说不管是从本身的观赏性,还是从它的价值上来讲,都是一副非常值得古玩爱好者追捧的名家字画了,张伯驹得知这幅画被当时道光帝的曾孙子收藏,特意前去看了一下,而就看了一次张伯驹就再没有忘记过这幅画,但是当时居于一些现实原因他也没有机会能够入手,一直到国内战争爆发之后,这位皇帝的曾孙子才开始售卖自己手里的一些古玩字画,张伯驹一直对这幅画的高度关注也让他第一时间得到了要售卖的消息。

于是前往打听这幅画的价格,当时挂卖的价格是20万,对于现在来说20万或许是一笔小钱,但是在过去这笔钱就非常的大了,因此张伯驹也没能第一时间买下来,只有看看能不能等对方降价,但是这幅画的价格也一直没有降下来,甚至还请自己的好友张大千去问,不过价格依旧还是20万,这让张伯驹非常犹豫,毕竟这个价格自己实在是比较难凑到这个钱。

但随后皇帝的曾孙就因为自己的母亲病逝不得已以4万的价格卖给了别人,而这个人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利益,准备以20万的价格卖给日本人,要知道当时日本已经是作为侵略者与我们正在战争中,让张伯驹非常愤怒,于是他想尽办法以20万的价格将这个作品带回了家。

而日本人在知道张伯驹为了这幅画愿意花这么多钱,于是就说这个画价值300万,被你买走了,他们从中间损失了几百万,因此强行要求张伯驹赔偿这个300万,否则就要让他把这个字画还回去,当时形式别人更强,而张伯驹用20万买下这幅画就已经亲尽全力,已经不能可能再给日本人钱了,但是这样的话很可能就会让这幅画流落到国外去了,张伯驹无奈只得选择卖掉自己的房子,勉强凑齐了40万,虽然与最初的300万有巨大的差距,但也勉强让日本人松口了。

通过这件事让张伯驹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太过弱小,这么多古玩字画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有着极高的风险被卖往海外,而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将这些字画一一买下来,他在看到一些字画流失在外的情况,非常心痛。

此时的他就想到自己可能是很难保住这些字画了,尤其是日本人可谓是虎视眈眈,因此就将自己手里的字画整理之后,决定将这些字画交给国家来保管,当时有人曾给他所捐出的文物做过价值预估,根据当时的市价预计达到1136亿元,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张伯驹对这些文物深沉的喜爱了。

虽然他喜欢这些文物,但是他自己也说从事这个行业其实也是为了挣钱,只是说在挣钱的同时能够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十分幸运的,没有一个商人不看重利益的,但是在这些文物即将面临的境况面前,张伯驹还是选择了退让,这样大的手笔也是前无来者了。

要知道张伯驹的手中除了当时买到的平复帖之外,还有很多名家字画,甚至还有唯一流传至今的李白真迹《上阳台帖》等非常难得的古玩字画,这些字画都是在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对中国历史各项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张伯驹将自己毕生所得的古玩全部捐献之后,而他自己却因为之前将所有的资产拿来买了文物,就此张伯驹的生活就十分的清苦了,他的生活完全没有抽烟喝酒这些额外花费的项目,不管是他手里的钱还是他一生的心血可以说都投入到了文物上面了,在他捐出文物的时候就已经是身无分文了,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他晚年。

人到老年的时候就容易生病,张伯驹也是一样,但由于清贫住院想换一个好点的病房,于是他的儿女们就想给国家申请一下国家的补助,争取改善一下张伯驹的病房条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时专家们说他当初捐献文物是自愿的行为,因此国家没有对这个有什么特别的补助,因此也就没有完成他想换病房的想法。

张伯驹对文物的爱已经不是局限在个人的喜好上,更是对国宝的保护,他为了国家愿意付出一切,最终却连一点好一点的照顾都没有得到,可以说是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制度缺失了,只有对前面拥有大爱的人有了更多的鼓励和照顾,在未来当其他的人在面对相似的情况的时候,能够做出相同的抉择,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张伯驹一样的无私奉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主要是因为他捐些文物和住医院,二者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所以才会遭到医院的拒绝。
第2个回答  2020-12-27
因为当时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他捐赠那些资产是他自愿的,并没有人逼他这样做,所以医院并不能给他换高级病房。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其实他当年捐赠文物的行为属于自愿行为,与他生病想住高级病房,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