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考落第还能当官吗?唐朝有哪几种入仕方式?

如题所述

唐代的落榜考生还是有机会做官的,唐朝的入仕方式可以总结为三种:科举考取、门荫入仕、加入幕僚。

隋唐科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的出现完全打通了社会底层走向上层的渠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变成了现实,无数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跨越。

在唐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步完善,朝廷通过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要想入仕,参加科考是最主流的选择。但唐代科举的录取率相当之低,全国范围内,每年能考取的人数只有一百人左右,大多数考生都无法如愿考取功名,苦读一生而无果的大有人在。这些落榜的考生中一样不乏人才,他们还有其他途径可以入仕为官。

门荫入仕

对于寒门子弟而言,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但如果士族子弟,他们入仕就多了条门路。唐代的皇亲国戚、朝中官员都有门荫特权,其族中子弟可以享受到不同层级的优待,大部分的中高级官僚,其后代即便科举落榜也一样可以入仕为官。

加入幕僚

在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节度使成为了行政长官,这时节度使需要招募的幕僚为自己效力。这对落榜考生而言又是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加入节度使的幕府,协助处理各种差事,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等职他们都可以担任,这也相当于以另一种形式入仕了。

唐代的入仕之路,远不仅科举考试一条路,这其中的原因可以细分为两点:首先科举考试的录取率太低,每年产生的官缺有数近千个,而录取的人数仅有其十分之一,大量为考取功名的人才需要其他途径实现抱负。

其次科举考试还未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贵族的门荫特权还很大,大量的贵族子弟可以因为身份的特殊直接步入仕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隋文帝时期开创科举,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的出现,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官吏选拔制度,整个唐朝时期可以说是科举制由初立到逐渐成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这个时候的录取率是非常低的,要想通过科考当上官儿的人数是非常少的。

大部分的人还是要落榜的,但并不是说落地之后的人当不了官,还有这么几个途径进入仕途。据有关数据统计,唐代科考每年只录取100人,而官员的缺口达到了2000人,所以这么大的缺口必然有其他的途径,可以使落榜的读书人走上仕途。第1种方法是异地取解,异地取解跟我们现在异地考生、高考移民有点类似,当时唐朝规定每一个州的参考的士子的数目是有一定限额的,超过一定限额就不得报考,考生必须在本地取解。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对这一个条件的规定并没有充分贯彻,异地取解的事情时有发生。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就是属于高考移民性质考上的进士。沈亚芝这个人曾在三个州占用他州名额参加科举考试。

第2个途径入仕的人数更为众多,就是通过门荫。由于科举读取的人数实在是太少,唐朝规定,豪门大族皇亲国戚都有很大的权利使自己的子弟入朝为官。大部分中高级官吏的子弟只需要入学成为生徒,科举考试落地之后可以通过充任任官、斋郎、挽郎等方式进入仕途。

第3种途径是进入幕府充当幕僚。唐朝中后期以后,节度使成为了地方的实权派人物,拥有开设署衙的权利,落榜的读书人往往都投奔这些节度使,充当节度使的幕僚来走上仕途。为什么唐代除了科举制之外还有这么多途径来当官,主要因为唐代的科举制度尚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再者唐代的风气比较开放,有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风范。

第2个回答  2020-01-22
能。
第一,异地取解,步入仕途。
第二、门荫入仕。
第三、入幕为吏。
从以上三种如是途径来看,落第考生基本都可以任意选择一条进入仕途,从这一点来看,第一,唐代的科举制还不够成熟,原因自然在于唐代所处的历史节点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第二,唐代的社会风气十分开放,导致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现象出现。
第3个回答  2020-01-22
古代科举落地还是可以当官的,因为古代当官还有其他的方式,例如可以承蒙祖上恩德,如果祖上有立过功德的,就可以承蒙祖上恩德,做官。
第4个回答  2020-01-21
在唐朝如果科举落榜还是可能当官的。唐朝的入仕方式有很多,比如科举考试,异地取解,门荫入仕,入幕为吏等诸多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