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几个宏观问题,快考试了,急,谢谢了···

判断题:
Q1: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15%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4()
Q2: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总是等于名义GDP()
Q3:当利率变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变得很大()
Q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支付报酬的周期越短,则货币的交易需求越少()
答案是:√、√、√、√
第一题具体怎么算?第四题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原理?个人觉得:第二题应该是等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GNP啊,为什么是GDP?第三题按照货币需求中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下投机动机中说的:在低利率条件下,有价证券的价值较为昂贵,对有价证券的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则相应增加。但是书上另外一处提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时候跟以上结论又好像和前面矛盾了,也就是选择题的第6题。

单选题:
Q1:如果货币需求相对于利率富有弹性,则货币供给的增加()
A:对利率和总需求的影响都相对小
B:对利率的影响相对大,对总需求的影响相对小
C:对利率和总需求的影响都很大
D:对利率的将影响相对小,对总需求的影响相对大
Q2:存款乘数是()的变化量与导致其增加的初始新存款之比
A:货币供给 B:储备 C:银行的净值 D:银行的资产
Q3:货币乘数大小与多少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包括()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
Q4: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那一项是正确的()
A:与利率呈负相关 B:随着对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C:由商业银行决定 D:由中央银行决定,通常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Q5: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供给减少后,()
A:对总需求没有影响
B:因为对货币需求的减少而引起总需求的减少
C:引起消费支出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
D:因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而降低总需求
Q6:如果人们预期利率还回上升时,他们将()
A:出售证券并持有货币
B:购买证券并减少货币持有量
C:期望证券价格保持不变
D:期望证券价格上升

答案是:A、A、D、D、D、A 第六题与判断题第三题是不是互相矛盾的??
请教各个问题具体细节

第一题,货币乘数的一个简单公式就是 m=1/(r+e+k)
,r、e、k分别表示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比率,题中所求即为
1/(10%+15%)=4
第六题与判断第三题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利率将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
判断第二题,建议你看下GDP和GNP的概念,GNP指的是国民,比如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工作,那他的收入也要记入GNP,但是他在美国完全没有用人民币,也就是说他对人民币的流通速度几乎没影响,而货币数量说则要考察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
判断第四题,打个比方,每个月的工资等于每个月的消费,都是500元,工资月末发一次,那么在月初为了满足整个月的需要,就要持有500元。如果是每半个月支付一次,每次付250,那么从月初到月中,只需持有250元即可满足15天的消费。当这150元用消费完,月中就发工资,货币持有量还是250元,是每月支付一次工资的货币需求量的一半。
当选题
Q1,货币需求对利率越富有弹性时,LM曲线就越平坦,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右移,对利率和总需求的影响就越小。你自己画IS-LM曲线,对两条平坦程度不同的LM曲线进行移动,很明显就看出来了。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9
判断第一题:有一个公式就是货币创造乘数为1/(Rd+Re*Rc),分别为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现金比率。这里超额准备金没有则货币创造乘数为1/(10%+15%)=4
判断第二题:货币供应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的公式为mv=py,m为供应量,v为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GDP表示产量。则,py就是名义GDP。
判断第三题:在低利率条件下,有价证券的价值较为昂贵,对有价证券的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则相应增加。人们预计利率要上升,意味着债券要贬值,就会出售债券增持现金,也就是第六题,在大规模出售后,价格极有可能下跌,所以这时候买入风险很大。
判断第四题:在py不变的情况下,v变大,则m变小。见第二题
选择第一题;由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r=ky/h-m/h(k为收入系数,h为利率系数)利率系数富有弹性,则h较大,m/h在m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的较少。r变小的幅度小,投资变大,y稍有上升。所以投机需求稍上升,交易需求稍有上升,总需求稍有上升。
选择第二题:参见货币乘数的定义。
选择第三题:参见判断第一题。
选择第四题:货币供给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决定,不受其他影响。
选择第五题:参见选择第一题,即把情况换成m增大,那么答案就出来了。
选择第六题:参见判断第三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