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一问:

学生 [xué shēng]

〈名〉指在各级学校读书的人。

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

最早出处:1、学习养生之道《庄子·达生》:田开之见周威公 , 威公曰 :“拘提叠'吾闻祝肾学生市戏犁民,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学养生之道也”。 2、在校学习的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馆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

第二问: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比如:“嫩枝易弯又易直”体现的是可塑性。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比如:在学校里有问题,学生会倾向去找教师帮忙。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比如:“亲其师,信其道”体现向师性。



学生是教育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现代学生集体远足

古代私塾还原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