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名校毕业生回到小县城,他们的追求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有人说,一个小县城里能用得着985的高材生?这不是大材小用吗?这不是浪费资源吗?实际上,这种说法不仅是荒唐的而且是没有远见的,是一种传统思维的作怪。小县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小县城的发展当然也需要“知识改变未来”,对于985这样的毕业生,随着县域发展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的。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科技的前行,无论是企业的壮大,无论是政府的服务,都需要高材生助力。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透露出的画外音,恰恰说明“学有所用”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的学识在大城市里“无用武之地”的话,在小县城里却能充分发挥,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再说了,人生的经历中,不能少了基层的工作经验,很多工作经验都是在基层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有了“小县城的工作经历”才能真正有益于未来的人生发展。

据《202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107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67万人。如何实现更好的就业?无疑在大城市里“挤破头”,不如到小县城里“拿头筹”,何况县域发展的利好之下,会有更多出彩的机会。985毕业生涌入县城,根本就不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因为“小县城”也有“大作为”!
第2个回答  2022-11-01
一种是大城市生活节奏压力太大。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各种名校毕业生一大堆,就普通的一个金融公司,身边也有清华北大毕业生,颠覆了我的认知。另外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看过身边同事,从早上起床赶公交高铁啥的,两个小时才到公司,太多了~我感觉这种哪怕收入还可,但真没有幸福感可言~毕竟努力工作,很多时候,不就是让自己更幸福的生活嘛~
另一种,就是对小县城有一份特别的钟爱与热情,见惯了大城市的喧嚣冷暖,更爱小县城的温馨与宜人~同时,也是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身边看到很多爆出来,优秀毕业生一人利用自己大城市积累的经验与认知,带动身边一群人走向美好生活的案例,也是很多的~
第3个回答  2022-11-01
并非所有的高校都具有“名校光环”,只有高校实力强悍,且属于985/211院校才行,而且这类高校的门槛也颇高,学生们能够考进去也代表自身是“佼佼者”,而在很多人的眼中,都认为名校毕业生能拥有光明的未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985名校生毕业后往往会面临着“选择题”,比如是在一线城市奋斗还是回到家乡打拼,还有是继续提升学历考研,还是报考编制成为体制内人员等等,但受大环境的影响,985名校生却有着新的趋势,那就是流向小县城。

985名校生涌入县城,看似和普通毕业生抢饭碗,实则堪称人间清醒!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都会去大城市打拼,比如北上广深等,还有着“北漂”和“沪漂”等,但随着高学历人才持续增加,985名校生却涌入小县城,看似和普通毕业生抢饭碗,实则却堪称“人间清醒”。

小县城体制内的报考难度并不高,工作压力也比较小,再加上“早八晚五”的体面生活,虽说不如一线城市的“大厂员工”工资多,但却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烦恼和忧愁。

而且大城市的消费水平高,光是每个月的房租便是笔不菲的支出,再加上通勤时长等,反倒是没有小县城来得更加方便,而且还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自然名校生也更倾向回到县城发展了。

再加上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虽多,但竞争也更为激烈,想要考上公务员、事业编的难度也是“难上加难”,若是私企也常会有下岗、裁员的风险,所以与其承受大城市的生活压力,还不如回家发展,还能为下一代的子女教育做好准备。
第4个回答  2022-11-01
追求的是自由,是向往,是生活。可能一线城市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可是小县城也不例外,其于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奋斗还不如回来最真实的地方生活!
第5个回答  2022-11-01
他们的追求是将自己的所学用以建设家乡,改造家乡使自己学有所用,真正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