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学问有哪些?

如题所述

春联既然是文学形式,自然就有自己的规律和规矩。简单来说,春联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同时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平仄要相调。语义重复的词语在对联术语中叫做“合掌”,是忌讳的——毕竟对联字数有限,譬如七言对一共才14个字,决不允许浪费笔墨。横批是春联的一部分,写法也有自己的规矩,多为四字,而且正式写法是从右向左写;字体风格应与上下联一致,上下呼应,这样才体现我国文化的统一性。

写好春联之后就是贴春联了。春联要竖贴,上联贴在右手边(也就是门的左边),下联自然贴在左手边,横批贴在门楣正中。现在人们有时很难分辨出上下联,这与传统文化的缺失自然有关。一般来说,尾字是三声或四声的是上联,尾字是一声或二声的是下联。但这也并不绝对,有时还需要根据春联的内容来判断。

扩展资料:

据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的除夕,让他手下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这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参考资料:人民网-传统年俗需传承:春联的规矩你了解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