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岩石类型

如题所述

(一)陆源沉积岩

1.砂岩

含海绿石长石砂岩:主要见于馒头组洪河段,岩石褐色,细粒砂状结构,砂屑(85%)主要有石英、长石、海绿石。长石、石英棱角状—次棱角状,海绿石含量一般1%~6%,呈团粒状,胶结物为钙质。

2.粉砂岩

主要见于馒头组下页岩段、洪河段,朱砂洞组余粮村段。岩石多呈暗紫红色,页片状,层状构造,页理或者水平层理发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黏土杂基及钙质胶结物,为过渡类型,可演变为钙质粉砂岩、砂质粉砂岩等。

3.页岩

主要见于馒头组下页岩段、朱砂洞组余粮村段、张夏组及崮山组,颜色多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黏土矿物约占55%,方解石约20%,铁质约10%,粉砂质约10%,粉砂质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水平层理或页理发育。

(二)内源沉积岩

1.石灰岩

(1)内碎屑灰岩

1)砾屑灰岩:主要见于崮山组和炒米店组中。含生物屑砾屑结构,竹叶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90%,铁白云石10%;结构成分:竹叶状砾屑60%,泥晶杂基5%,生物碎屑5%,亮晶胶结物30%。砾屑常呈浑圆状,长扁圆球,不规则状等。其直径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成分多为泥晶灰岩,微晶灰岩或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部分砾屑表面有的呈红色或黄褐色的氧化圈。胶结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呈细粒镶嵌状,胶结物中也有少量泥晶基质,微晶结构或泥晶结构。

2)砂屑灰岩:主要见于朱砂洞组中。碎屑形状为浑圆状,直径为0.1~1mm,内多为泥晶方解石,少量生物屑、鲕粒,粉砂等。胶结物为亮晶方解石。砂屑约占87%,胶结物约13%。矿物成分:方解石95%,陆源砂屑5%。

(2)生物碎屑灰岩

主要见于朱砂洞组、张夏组、炒米店组、崮山组中。生物碎屑约60%,胶结物30%,泥质5%,铁质2%,其他填隙物为3%。生物碎屑主要为三叶虫碎屑,少量腕足,腹足类、钙质、藻粒等。生物碎屑为微晶—粉晶方解石和文石质。胶结物为亮晶方解石。

(3)鲕粒灰岩

主要见于张夏组,朱砂洞组、崮山组也有分布。豆粒—鲕粒结构。矿物组分:方解石90%,白云石7%,泥铁质3%;结构成分:豆粒—鲕粒70%,生物碎屑10%,泥晶杂基20%。豆粒大部分为复合包粒,约占1/3,鲕粒中心有一部分是复合鲕,鲕粒内部呈放射状结构,并多已重结晶,而外部的同心层很多,厚度不足0.1mm,大部分鲕粒和豆粒内部已重结晶,部分尚保留放射状结构的特征。白云石化多发生在重结晶的豆粒或鲕粒中,呈菱形、晶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其中,在白云石晶粒外表多有泥铁质薄膜附着。胶结物为泥晶,生物碎屑多为不规则状。

(4)核形石灰岩

主要见于朱砂洞组,满头足下页岩段中上部也有分布。矿物成分:方解石97%,有机质1%,其他2%。结构成分:颗粒90%(其中核形石95%,三叶虫碎屑、海绿石5%),胶结物10%。核形石直径1~2mm,呈圆球状、椭圆状。内部无核心,极少数有生物核。由同心状和不对称同心状明层(方解石)和暗层(有机质层)组成。颗粒沿水平组成层理,大小颗粒呈递变过渡,颗粒间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呈晶粒结构,极少有栉壳状结构。

(5)泥晶-微晶灰岩

主要见于朱砂洞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中。具泥晶—微晶结构,结构成分:泥晶—微晶基质90%,生物碎屑10%。泥晶—微晶方解石基质上散布着多种小化石骨屑,还有些已被亮晶方解石取代的团粒,粒度均匀约小于0.8mm,泥质基质部分重结晶为微晶方解石。

(6)藻灰岩

主要见于朱砂洞组、张夏组,炒米店组也有少量分布。藻凝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泥晶方解石组成的凝块45%,细微晶的方解石基质30%,泥质杂基10%,亮晶方解石胶结物12%,星散状细晶白云石3%。藻凝块呈深灰色不规则形态,凝块内部不均一,分布有藻球粒,藻体束等藻类遗迹,也有胶结藻团粒的泥晶方解石,凝块间断续相连,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具微晶—细晶的不等粒结构,内部多含有泥质物。亮晶方解石呈网脉状壳状结构。

(7)藻团灰岩

主要见于炒米店组中。含生物碎屑泥晶团块结构。矿物成分:藻团块,团粒65%,泥晶基质30%,生物碎屑5%。藻体则形成不规则团块状,有的相互连接成大的团块,有的呈对称粒状散布于基质中,大团块内部也有些小的团块。生物碎屑成细长弯曲的钩状、环状并集中成团分布。泥晶基质与藻团块之间有的界线清楚,有的渐变过渡。

2.白云岩

(1)原生白云岩

1)微晶-粉晶白云岩:主要见于朱砂洞组白云岩段。岩石呈灰黄色,薄层状,微晶—粉晶结构,层纹状构造。白云石96%,石英1%,氧化铁1%,泥质和有机质2%。泥质均分散在重结晶颗粒内部。

2)角砾状白云岩:主要见于朱砂洞组白云岩段中。岩石呈灰黄色色,岩石层状构造不明显,角砾为棱角状,多有方解石脉充填或隔开,晶洞构造发育,风化后外观具“渣状”特征。

(2)后生白云岩

1)细晶白云岩:主要见于朱砂洞组白云岩段。岩石呈浅灰色,厚层状,细晶状平直镶嵌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白云石95%,方解石1%,石英3%,氧化铁1%。方解石呈他形粒状在孔洞内与石英共生,白云岩的结构紧密。

2)残余藻体粉晶白云岩:主要见于石旺庄白云岩段。岩石呈浅灰—灰色,厚层状,残余生物藻体结构,粉晶结构,层状构造。白云石96%,石英<1%,泥质和有机质2%,氧化铁1%。白云石呈粉晶半自形自形粒状,晶粒之间成镶嵌状结构,均匀分布,在粉晶块体内有一些不规则的孔洞被中晶和粗晶白云石充填。泥质和有机质分布在藻团粒和藻体层纹内,残余藻体呈不规则的圆形、椭圆状。

3.硅质岩

仅见于朱砂洞组,辖域见于安乐官庄、蟠龙山等地。岩石呈浅灰白色—浅肉红色,厚层状,含硅质团块。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石英97%,绢云母2%,氧化铁1%。岩石中的石英成次生石英岩状,小柱状晶体;绢云母呈团块状不均匀分布其内;氧化铁主要呈尘点状磁铁矿均匀分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