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虞姬为什么最后要自刎而死?

有关于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啊?

虞姬自刎主要是因为看到项羽败局已定,不想让他为自己担心,所以拔剑自刎。

历史上面记载曾说过,楚汉相争的后期,项羽趋于败局,在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了激战,这就是历史上面著名的“垓下之战”,历时四年多的“楚汉之争”来到了最后的时刻。

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兵少粮尽、更要命的是将士们夜夜都能听到四面传来的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结果士气全无,纷纷逃走。看着自己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唱出了那首流芳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可谓是苍凉悲壮啊!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

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悲伤,虞姬起身拔剑起舞,泪流满面地对唱《复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谓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和垓下歌》,拔剑自刎。面对虞姬的吟唱,项羽“泣数行下”。

项羽悲恸万分,在仓促间只好在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随即带着六百骑兵连夜突围而出,被汉军追至乌江边,此时的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还是霸王的地方,汉军没有船,让霸王渡江东山再起。”

项王说:“自己当年与江东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战死,自己不愿苟且偷生,并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将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引渡,然后自己率领28个子弟兵执短兵器和杀来的汉军再次拼杀,最后项王见到自己的旧部下吕马童,说:不是我项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来了,那就让老朋友得万户侯,于是慷慨地自刎在乌江边,将头送给了吕马童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垓下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对楚兵发起骚扰断其粮道,项羽率领军队狙击了彭越后返回。这时候钟离昧正被汉军围困,汉军因为害怕项羽都开始逃窜。这时齐王韩信开始率领军队对楚军发起攻击,项羽开始感到害怕。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王别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垓下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9
因为怕被刘邦部下凌辱。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 (一说姓虞) ,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第2个回答  2013-10-12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
第3个回答  2020-03-11
当年楚汉之争后期垓下之战。项羽和虞姬被困在垓下,四周传来楚歌。将士们以为大势已去。纷纷逃走,项羽在自己的帐中,把酒唱着【垓下歌】满满是对虞姬的担忧,虞姬泪目,唱着复亥下歌。后自刎,虞姬是为了不让项羽担心。
第4个回答  2013-10-12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她说的话,意思是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殉情的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