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的风土人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16
风土人情   撑杯酒:撑杯酒是侗家宴席上较热闹动人的场面。它体现了主客之间主帮主,客帮客,客帮主,互相帮助的精神。在敬酒中,无论是主人向任何一位客人敬酒,还是客人向主方的任何一位亲戚敬酒,主客双方少则一人、二人,多则十人、八人,总之人数不限,都要来帮助自己一方向对方敬酒,帮敬的人叫“帮撑”,又叫“撑酒”。如果形成撑酒的局面,主客双方的发起人,先不能喝对方的敬酒,而要先喝对方的“撑酒”,“撑酒”喝完,再喝敬酒。主客双方的发起人对“撑酒”不能拒绝,拒绝就是对撑酒者的不尊。对于不胜酒力者,如果有十人、八人过来撑酒,哪怕是对撑酒每杯舔一点点,也是表示对撑酒者的敬意,否则就会被灌得酷酊大醉。 
  转龙酒:转龙酒又叫换龙头。是侗家宴席上的又一热闹场面。转龙酒由主或主客任何一方的代表提议,提议人称为"龙头"。"龙头"提议大家喝转龙酒时,满席站起,端起酒杯,先由"龙头"带头喝,然后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喝过去。往右传时,"龙头"左边那人就是“龙尾”,往左传时,“龙头”右边那人就是“龙尾”。“龙头”饮干后,依次一个接一个饮下去,如果“龙身”当中哪一人不干,就要受罚。喝转龙酒时因可左右转动,“龙头”可变“龙尾”,“龙尾”可变“龙头”,满席当中任何一人都可当“龙头”,也可当“龙尾”。如此反来复去,变化无穷。 
  团圆酒:侗家的团圆酒别具特色。它不象一般喝团圆酒,由主人提议,满桌频频举杯,大家一饮而尽。而是由主人提议,满席端起酒杯,由右边往下传递到后者的口边,乙喝甲的,丙喝乙的,丁喝丙的……,如此下推。这时,主人要领呼:“大家来呀”满桌合呼“饮呀!呜呼!”这样满桌同干,一饮而尽。酒宴散席。 
  合拢酒 :合拢酒是侗家村寨或家族集体接待贵宾的一种最高规格的酒宴。一般是在村寨或家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邀请上级贵宾和四邻来宾参加的庆典活动才进行。村寨举办的合拢宴酒,一般在团寨的鼓楼里摆设,家族举办的一般须比较宽敞的农户家的走廊里进行。酒席的摆设叫“拉长桌”。把十张八张方桌连在一起摆成一条长线,有的用宽木板一块连一块摆设。合拢宴酒的酒、饭、菜都是村寨、家族各家各户把自家最好的米酒或苦酒、最好的糯米饭或磁粑,最好的腌肉、腌鱼、酸菜或小炒,用竹篮或箩筐挑来,凑到一块共同摆设的,可以说是百家酒、百家饭、百家菜,各领风骚。合拢宴酒的规模是根据来宾的人数确定的,一般要求宾主人数为一比一的对等比例。主方还要安排一批姑娘站立一旁负责为来宾斟酒、敬酒、唱敬酒歌。规模大的上一、二百人,小的也有几十人。
  合拢宴开始前,主人要在寨门外组织迎宾仪式,第一项,放“礼炮(铁炮)”凑“笙歌”,第二项在寨门或屋门前设“拦门酒”。第三项,献上一碗侗家油茶。此套程序完毕,方正式入席。合拢宴酒的座席安排一般是一宾一主间隔而坐,也可宾主面对面地坐。宾主坐定,宴席开始。先由主方村寨或家族中的头人代表致祝酒词,而后领头高呼“统统饮呀!”,宾主随声附和“饮呀,饮呀!”满桌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宾主正式餐饮。相互敬酒,相互交流谈心,结识朋友。
  席间,按侗家敬酒的六道程序相互敬酒,始而复返。喝到尽兴为止;敬酒姑娘两人一对或三人一群,手捧酒杯--向来宾敬酒,并边敬边唱敬(劝)酒歌。侗家姑娘那情景交融的唱词和圆滑的音嗓使得来宾飘飘欲仙,“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合拢宴结束后,主人在鼓楼门口列队用鞭炮送客,对贵宾--“过筛”,即派七、八名男女青年把贵宾一一抬起来,在空中抛几次或者有的捉手,有的捉脚,将贵宾抬起在空中荡秋千,然后送贵宾上路。那个场面,真叫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另外,芷江鸭、新晃牛肉、麻阳椪柑/冰糖橙、靖州杨梅、沅陵灯盏窝、猕猴桃、鳃兰、沙田柚、锅贴饺等等,都是闻名湖南省内外乃至中外的的怀化特产。 谢谢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