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风、家训,现代社会还合适吗?

如题所述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文化是唯一延续数千年而从未中断的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存在和发展,是有着其内在的精神基础和发展动力的。

这个精神基础和发展动力就是“中华精神”。那么,“中华精神”又是如何由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世代传承的呢?可以说,家风的教育和弘扬是一个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族)的优秀传统,它是通过长辈们的言谈身教,见诸文字的家规、家训、家范等,由家庭(族)成员的身体力行来世代传承的。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风气,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构成了整个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对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训,也称家诫,是历代精英人士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在社会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思想精华。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光彩熠熠的闪光点,因此,有选择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家训中的精华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对丰富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优良家风是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家风对文明的传承,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文明的传承上。家风是一个家庭(族)的文化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家风不仅指导着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更是一个家庭(族)的精神纽带,关乎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演化与兴衰。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都产生过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有的甚至长盛不衰,他们的家风世代相传,在为整个中华民族贡献着独特的精神财富的同时,生动地演绎了“家风正则家族旺”这一经典判断。

二、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与整个社会处于互动之中。在我国历史上,家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谦虚奋进的精神品格,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

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时代精英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甚至是来自于一个家族集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家风使然,每一个家族,经过前辈的艰苦奋斗崛起之后,为了能够将自身的成功经验传递下去,这就形成了家训。家训中的先进思想、经典箴言,能够让子孙后代终生受益。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 曾国藩之所以得到后人的推崇,除了自身的功业和道德修养上,还特别重视对子侄的家庭教育,家风甚严。

平时不管多少公务缠身,他必定抽出时间给诸多弟弟子侄们写家书,在信中对他们关怀备至,涉及生活琐事不厌其烦,叮嘱他们如何待人处事,加强个人修养,勤读诗书。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在曾国藩的训导下,曾氏后人牢记家训,打破了家族“盛不过三代”这个历史魔咒,曾国藩的子孙后代,直到今天仍旧活跃在祖国的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梁启超家子女“一门三院士”的杰出成就,也是得益于梁启超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优良家风是社会发展的文明象征。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早在先秦时期,《尚书》中就有周公重视家风的记载。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周公重视家风,对周朝的成康之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1
不适合了,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同的社会情况下催生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但是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