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现代家庭很少建立家训?

如题所述

家训起源于上古时期普通百姓父子相传、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伴随着以血缘相系的家庭形成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以氏族家族家庭为深厚土壤的。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规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显然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家训文化失去了生长的基础。

氏族社会消亡。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前,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氏族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劳动财富役使他人,于是,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族的结构形式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制度下,这种封建的父系家长制大家族始终存留着,不论大家族内部包罗的小家族、个体家庭有多少,始终保持着同姓一家族的观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从经济基础方面消灭了私有制,由私有制所支撑的父系大家族中的小家族或个体家庭已从封建家长制下解放出来,形成了若干较为单纯的血统关系结合成的家族。封建式大家族在当今社会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条件。

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家庭子女减少,家庭规模减少,家庭结构简单化,空巢家庭增多等都是家庭结构变迁的突出表现。我国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发生了巨大的转型。

“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某种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用当代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在这过渡的进程中,社会诸多因素都会出现变化,包括人口流动加快、居住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等。这些方面的变化是目前家规家训乃至家风建设出现问题的社会根源。

由于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训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挑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多元、价值观多元也是家训淡化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弘扬与传承优秀的家训文化,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制度下,这种封建的父系家长制大家族始终存留着,不论大家族内部包罗的小家族、个体家庭有多少,始终保持着同姓一家族的观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从经济基础方面消灭了私有制,由私有制所支撑的父系大家族中的小家族或个体家庭已从封建家长制下解放出来,形成了若干较为单纯的血统关系结合成的家族。封建式大家族在当今社会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条件。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家庭子女减少,家庭规模减少,家庭结构简单化,空巢家庭增多等都是家庭结构变迁的突出表现。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古时候比较注重礼节,因而很多的家庭都是会有家训的。
第3个回答  2019-09-19
人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比较曲折,尤其是近现代,发生过多次战争,并且还进行过多次改革,还经历过“破四旧”,即破除以前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因此有些传统的习惯也随之而破了。
第4个回答  2019-09-19
成了若干较为单纯的血统关系结合成的家族。封建式大家族在当今社会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