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太极拳

??

当然是用经典的太极拳谱作指导,按拳谱学拳。

初学要认真学好架子,把动作做正确,不可贪多。最忌短期内学会了很多动作,但一举一动皆不合规。要做好定势,每一定势都要做到位,对着镜子认真纠正。

掌握正确的定势后,认真走架。初学走架的要求是松、稳、慢、匀。做到“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裆走下弧”。还有许多要求,在做好这些后进一步提高。这时候要开始读拳谱经典。用经典的太极拳谱作指导。

练习推手,“推手即走架,走架即推手”,不练习推手,走架也是走不好的。推手最基本的要求是“粘连黏随”,“分清虚实”,然后才能正确做到“引化拿发”。推手最重要的是“须认真”三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稍不认真即被拿住,常令人沮丧。

下面是最经典的太极拳谱,应该背下来

《太极十三势歌诀》

张三丰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太极拳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急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

1、动中求静  
2、含胸拔背  
3、内外相合  
4、上下相随  
5、沉肩垂肘  
6、用意不用力  
7、分虚实  
8、松腰  
9、相连不断  
10、虚灵顶劲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之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现在心,后在身。腰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这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有许多,应在掌握以上之后再深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如果你有早晨晨练的习惯,可以选择去公园和那些老人学习,因为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固定去公园里打太极。当然你得放下面子,公园里很少有年轻人过去打太极。此方法最为有效,如果你跟他们学习他们会很热情的教你。

这个方法不适合你,我可以向你介绍一下学习太极的基本方法。学习太极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初学者应该打基础,基础功指的是压腿、走步、转腰运掌,一些动作都非常简单易学。但是却包含了太极的基本运用,应该勤加练习,初步掌握太极的基本规律,为学好太极打下基本基础。

然后按照太极基本简化的套路动作顺序,逐步学习,然后再连接成套,初学时可以将每个分部动作逐步学习,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这样能是初学者将所有的动作记清楚。当你将所有的套路都学过后,再用一定的时间纠正姿势和熟悉动作。巩固学习的东西提高,提高动作的准确率。掌握自己打拳的力度运用,在初学者掌握熟悉太极动作以后,进一步钻研太极打拳的意思呼吸和动作的方法,以意行气和运劲的方法。

使打拳的技术不断提升,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初学太极子者,动作肯定不会像那些武打明星一样潇洒自如,所以不要过分要求动作难度,姿势可以放高,腿可以抬底,身体一定要正。学习太极还有一个小笑话分享给你,一个西瓜切两半,你一半他一半,最后我什么也没有,气死我了,是不是很贴切。

第2个回答  2016-04-18
,这对初学者来说,则不可不从头讲起。拳谚说:“初学不当真,日后功难成”,又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今既要修炼,又要使之学有所成,那就不可不在初学之时立下心中戒约,藉以保证不打歪拳,不半途而废,这确实比起如何掌握基本要领等问题,更为重要些。 那么怎样树立这“心中戒约”呢?要想把拳练好,一定要做到“五心归一”。五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耐心和精心。归一,也就是让这“五心”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扎下根。现在就分别谈谈这“五心”: 一、 信心:在学拳之前,先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太极拳学会、学好,要相信自己选学的太极拳是有用的,也要相信自己在学会后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拳打一生。有的同志未学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怀疑拳路的优劣;即使进入学习,又觉得人家进步快,自己练不出功夫。其实只要合乎要领功夫自能日有所长,完全不必怀疑自己的信心。杨澄甫老先生说:“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一日之成效”。孙禄堂老先生说:“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成效不著,唯恐辜负了自己的一番苦功。同时,对拳术也要有个信仰,要相信自己所学的这套太极拳对于强身、防病、祛疾、延年益寿以及增强自卫能力都有一定作用,是久行必效的。若是信心严重不足,则学好、练好的决心就始终悬在空中。这种类型的人,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见异思迁,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确是不多的。拳家说:“拳靠练”;俗语也常说:“名拳纵然有长短,优劣在人不在拳”。换言之,凡著名的拳种,由于经过悠悠岁月考验,一般都有特色,有长处的;倘若练的不好,那症结还得从自己身上找。总之干什么都带有信心,没有信心万事难成。 二、 决心:发展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太极拳做为一种终身保健手段,当你下决心学习它时,就得下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而不可只下二、三个月的决心。这就说明决心的大小,远近之别。有的人初学时决心很大,学习刻苦,学会后却觉得“太极拳不过如此”,就此把它丢在脑后,这种“学的快,丢的快”的人,多半是天资较聪明的,那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总而言之,要学习太极拳,必须下一个“拳打一生”的决心。 三、 恒心: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打拳也是如此,全赖持之以恒。拳诀说:“练拳学拳恒为贵”,拳谚也说:“拳贵久,不贵多”这些都说明要长期坚持练习,才能有功、有效。学拳最忌追求速度或速效,而应该强调百炼成钢,太极拳尤其如此。实践证明,从保健医疗的角度观察,短期效果往往是不巩固的,从技击功夫的角度观察,则太极拳的收效必须有一个较长的锤炼过程。拳谚云“太极十年不出门”,所有这些情况,都离不开恒心,否则仍会因缺乏恒心而丧失信心和动摇决心,最终落得个一事无成。在学技击方面也是如此,不肯花功夫的人自然就不会有多么好的功夫。 四、 耐心:太极拳主张柔静和阴守,又主张“慢中求功”。所以,学习这门拳术要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练出耐久力,推手时才能“舍己从人”,无耐心则连初学时的“慢练关”都过不了。学习太极拳宜慢而认真,这远比学得快而草率为好。杨澄甫老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就曾指出过“……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画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之味,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需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以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度而至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以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由此说明学拳要有耐心,要做到循序渐进。对一手一式都要仔细研究、推敲,动作姿势务须力求正确。学练要勤苦,但学习的进度宜慢不宜快。最好是练熟一式之后,再去练第二个式子。这样逐个式子打好基础,就不至于学歪练差了再去改正。俗话说:“跑马看不成《三国志》,心急打不了太极拳”,这话不假,从中可以看出,打太极拳对于一个人的耐心,是具有独特的作用的。耐心不仅仅是打太极拳所需要的,它还会给工作学习带来想不到的好处,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改变人们急躁的性格。 五、 精心:也就是精心学习。使太极拳艺精益求精。初学太极拳的人应该抱定“不学则已,学必求精”的宗旨。学拳与做学问一样,既要勤于实践,又要勤于质疑。质疑就是“学了就问”先问自己,再问师友。这样每解决一个质问,就会使自己前进一步,学拳当然最好有明理之师的口传心授,当面指教,又有学友拳友的相互切磋。同时,自己也得找些有关资料参考。结合自己所学来钻研一下拳理拳法。不过,看书务须能借鉴吸取其中精华,而不是囫囵吞枣,或者看一种书就改学一种拳术套路。这样就会失去自己的主心骨,势必学成一个“四不像”。古人云:“拳以德立”。又说:“习武以德为先”。所以,拳艺求精也得首先讲究拳德、拳风,要切实做到“尊师友,明拳理,莫逞能”。第一,不尊重师友的人,老师不愿教,拳友也不愿与之结友;第二,不明拳理的人,就会囿于一手一法,难于融会贯通,更谈不上精益求精了;第三,学了皮毛逞能的人,更是不知道“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强中自有强中手”;这种人不仅显得浅薄和缺少武德,而且污染了武术界,也给自己拳艺的进步设置了障碍。 常言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能做到“五心归一”自然也就解决了练拳的自觉性问题。对于有决心,有毅力和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太极拳入门并不难,精通也完全是办得到的。为此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做到“五心归一”。就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太极人。 摘自张玉琮著《李经梧传吴式太极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动作柔和连贯,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因此非常符合健身养生之道。练习太极拳,没有年龄限制,是老少皆宜,当然也没有性别限制。太极拳能帮助女性提高免疫力,呵护女人的健康与美丽。所以现在很多女性都在打太极拳。

太极拳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使我们内心平静,改善心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太极拳的特点动作轻盈,呼吸均匀,内外兼顾,身心共修。太极拳动作柔和不激烈,想要打好太极拳,不能太浮躁 ,要慢慢的调整呼吸,还要精神集中做好每一个连贯动作,身体放松,动作缓慢,心到动作就到,以柔克刚,进退有度,虚实结合,一张一合都充满力量,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

以前体育老师教的时候,让我们要先记住动作,然后再慢慢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呼吸,动作学会了,呼吸就会慢慢的跟着调整好。我学习太极拳才刚一年时间,不是特别专业,学习新心得学习太极拳不能三分钟热度,不然就没什么效果,长期坚持下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很好的帮助。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练太极拳的,感觉太极拳没有那么帅气的动作,而且心浮气躁坚持不了两天,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打太极拳。我觉得年轻人才最应该练习太极拳,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精神压力,然后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第4个回答  2018-12-03
一、关键你的好是什么?
这个好,有练了身心好,练了别人叫好,练了防身好,练了出名好,练了有趣快乐好,还是这些好你都占了?不同的目的练法入手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不好兼顾,比如又要身心好,还要比武赢得功名好,这两者就有一点矛盾,不可能同时得到 ,最多分先后得到,这也是练习中必须智慧面对的挑战之一。练拳只是小道,是进阶求真大道中的一环,故过去有密行练功一说。也就是要练好太极拳一定要先明白发心,初衷是什么,并加以不断的思考与认识,这是好的第一关。也是学好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用心,用智慧,先长心后长拳,并达致心拳互助,共同长进。
没有细密切实的思维,光会几个动作,练的再似模似样也是空的,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或者水平慢慢就消磨没了。
二、打好基础,不要急进。(态度上要放轻松,太极要学真放松,从心上开始也为一途)
没有基础,恨不得象武氏太极创始人武禹襄那样,学了一个多月就基本掌握了,那是不可能的,常常是求快,结果过后全吐回去,坚持不了。学得好,那怕学个起收式都可以享用终身,足矣。
三、尊重自己的感觉,多走访些老师,找到相互认可的。有缘一面即得,无缘半生追寻,平时多看书音视频学习思考,相信心在太极(缘)就在^.^,其实也不一定非是太极,八卦,形意等只要有好老师,内在东西都是一样的。
四、契而不舍
每个人的身心条件,起始水平,经济条件,时间空间条件是有着天地之别都无法形容的巨大差别的,因此不要简单攀比。所以宜不以慢为耻,不以快为荣,因为太极之于人生就如喝水吃饭,并不是吃一天就行了,谁吃着了谁自己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