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什么意思

321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x0d\x0a整首诗是:山居秋暝 [唐]王维 \x0d\x0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x0d\x0a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8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山居:山中的住所,即指作者隐居的辋川别墅。暝(ming明):晚。(2)空山:寂静的山林。新雨后:刚下过雨过后。(3)晚来秋:是说新雨过后,晚风吹拂,秋意更凉。(4)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语喧哗。浣女:洗衣服的女子。(5)下渔舟:指渔舟下水。(6)春芳:指春天芳菲美景。歇:消歇。(7)王孙:原旨贵族子弟,这里是泛指山居的人,当然包括王维自己在内。刘安《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的“王孙自可留”是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决意归隐山中。

[简要评析] 这首诗是写山居秋天晚暮幽静景色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并且从诗人欣赏的角度,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情趣,一片盎然生机。这首诗写秋天晚暮的景色,是在“空山新雨后”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来表现的。首联叙事,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整体描画出秋雨初晴时山村中的清新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摹写自然景色的清幽静谧。因为是“新雨后”,才有二、三两联景物的描写:雨后晚晴,青天无片云,明月的清辉酒遍松林;雨后水涨,山间石上,漫过清清的流泉。这时,竹林深处,笑语喧哗,是洗完衣服归来的妇女;远处的莲叶,在不断地摆动着,是渔人放舟下水了。在一片动景中,写出了山居的幽趣,生动活泼,自然谐美。这正是作为富贵闲人的王维所具有的美学趣味和生活特征。所以尾联,诗人自道其乐: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了吧,以留在山中,赏心悦目地优游自得的了。这里,诗人把秋光写得和春光同样的绚丽多姿,清新自然,别有一番境界。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黄昏时节山居生活的恬静清幽,表现了诗人怡然闲适的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08
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