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的评价武则天的功过?

如题所述

用一句话来说,一当武则天当上皇后,她就走向了政治统治最高境界的正常道路。她的政轨迹分三个阶段:655——683高宗皇后;684——690皇太后;690——705武周皇帝。独立执政21年。在整个过程来看,她在很多方面无人可以替代。自从她把李贤搞掉以后,李唐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与她抗衡。她辅佐高宗有功。独立执政大道正向。两大政治失误:1.为了实现女性当国,用了相当精力人力物力(包括任用酷吏),消弭反对派,从而遏制了西北,东北军事上的良好态势。虽然任王孝杰等下层军官,收复失地建立北庭都护府,但不久又被吐蕃占领。在对东北及东突厥用兵时,力不从心。这是高宗以前是难想象的!2.后期重用面首“二张”,扰乱政局,落得被政变推翻的下场。这对于历史上任何政治家来说都是不光彩的!

就她个人品性而言,残忍,妒火过旺,诛杀政敌情敌不仅毫不留情还往往株连无辜。制造冤假错案太多。

总得来说,功大于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8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在位15年。实际掌皇权达21年。取名曌(“曌”是她自己造的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朝第六代皇帝,她的功过是非,史学家们历来众说纷纭。 这样一位远见卓识、精明强干、雄心无比、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女皇帝,临终之前,嘱咐人在陵前树立一块“无字碑”。可能她预料到了后人对自已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功罪任人评说。 一、 过的一面 (1)诛杀重臣。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而其中,不乏对国有贡献的人才,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害。可见,武则天的阴险毒辣,她不但残害李氏一族,也不惜对自己的子女痛下杀手。 (2)狐媚惑主。 武则天14岁入宫时己出落得一表人才,身体丰满,容貌端丽,但在太宗面前,她并不受宠,只封为“才人”。只是到了高宗身边之后,她的才干与姿容才才发挥了作用。她以传情的眉目,婀娜的体态,征服了李治,使他神魂颠倒,一往情深。她成了“昭仪”,不久又升为“宸妃”,后来她精心策划废了王皇后,自已又当上了皇后。不到一年,她就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滥行告密,祸及无辜。 武则天当政期间,在朝堂上设置类似于“检举箱”,奖励告密。各地告密的人,不论贵贱,都可亲赴京城,沿途受到驿马和五品官的物质待遇。还拔擢了一批如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等新法官来刑讯治狱。武则天以这些酷吏作刀斧,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地方将吏几千人。他们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使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愿承认任何罪名,以求免刑。一时期,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恐怖。在被关杀的大批人中,有许多是无辜受害者。 (4)为满足一己之私,劳民伤财 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武则天称帝后,为了神化自己的威权,大肆崇佛,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为了广建庙宇,不惜役使上万的人民在南方采伐巨木,构筑所谓的“明堂”、“天堂”花费亿万计,她还动用巨大的人 力、物力建“天枢”,塑大佛, 劳民伤财。 二、功的一面: (1)提拨人才,重视人才 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破格用人,选拔人才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长处。如当时著名的宰相狄仁杰,就是由地方官吏提升上来的。据史载,当时朝廷上下,可谓人才济济。武后当发觉自己埋没了人才,常常感到惋惜。骆宾王写《讨武氏檄》,把她骂得“狗血喷头”,她却赞赏他的文才,说不用此人是宰相的过错。 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为后来科举制流传百世奠定基础。 (2)推行改革,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控制政治的局面,引用庶族地主参加政权。 唐朝前期,当权集团主要是关陇士族。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听政,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后来唐的宗室李贞等也在河南、山东等地起兵。都先后被
武则天镇压下去。武则天更加紧残酷地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杀掉唐宗室贵族数百人,杀大臣数百家。在这些被杀的人中,许多人是关陇士族,或属于关陇士族势力。从此,关陇士族更加衰落。 (3)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地方官吏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境内田畴垦辟、家家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到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县长官,要受惩罚。在这期间,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综上所述,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虽有种种劣迹,但却不乏政绩,在我国历史上,仍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帝。她为后人也留下了一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2个回答  2021-04-25
藐视旧秩序,把权力放在第一位,自私,心狠手辣;自信,有治国大才。
详细可以看这篇材料:
在乾陵,品味无字碑折射的自信与豁达
现在关于武则天的小说和影视剧,多数将关注点放在武则天的宫斗和私生活方面,毕竟八卦内容更容易吸引普通大众的兴趣。但其实作为共掌朝政的天后和建制称帝的唯一女皇帝,从政治人物这一主要属性,去研究武则天的政治得失,才是观察武则天这个特殊历史人物的最好的视角。
从前期吹枕边风贬逐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集团首领,到公元660年因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而开始代李治处理朝政,再到公元690年临朝称帝并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先后以皇后、天后、太后、皇帝的身份掌控朝政将近半个世纪。期间功过是非,历史争议颇多,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界和史学界评价相差甚大。客观地梳理一下,其施政举措大抵如下:
一是完善科举制度,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选用官员。武则天开创殿试体制,于公元690年在东都洛阳上阳宫洛成殿亲躬策士,开殿试之先河;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增加考试科目,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寒门学子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为了确保科举考试公平公正,防止营私舞弊,武则天又发明了“糊名”制度,规定科举考试考官阅卷前必须用纸糊上试卷中考生的姓名,这一体制一直没用到今天的各类考试中;于公元702年首创武举制,对当时及后世各朝的世风、武艺、军事、科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提高庶族官僚的地位,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彻底打破了关陇贵族把持100多年的朝政垄断。这些重视人才、挖掘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举措,为朝廷选拔出狄仁杰、张柬之、裴行俭、唐休璟、娄师德等一大批才识之士,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姚崇、宋璟等治国名臣。这些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举措,因选官范围广泛,任用人数众多,虽然难以避免有滥竽充数的人,但瑕不掩瑜,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小小过失。毛主席评价武则天的用人之术说: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二是以农为本,兴修水利,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武则天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加以惩罚。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她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督促地方官员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查找了唐高祖以来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共100多处,要求对其修缮,并另外要求再兴建40多处,这些工程都发挥了灌田作用。在农业税收方面,除了要求农民承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就有的盐税铁税。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虽有边疆战争,但无农民起义,国库充裕,家给人足,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3个回答  2021-04-25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封她的王朝号。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在政治上,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在文化上,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武则天也有其过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任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第4个回答  2021-04-25
武则天作为女人,无疑是最成功的。初入宫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先后得到两代帝王的垂青,中间还被发配出家为尼,又重返宫廷,一步步做到皇后,辅佐政务,与皇帝并称“二圣”。并在高宗驾崩后,废掉自己的儿子,登上皇帝宝座,让天下的男人都俯伏在自己脚下,成为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说她是自古至今最成功的女人,还是名副其实的。

作为母亲,武则天是不称职的,甚至是配不上“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的,因为她可以为了权力把自己 的孩子当做牺牲品。史载,武则天在高宗永徽五年生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满月后,王皇后过来看望了小公主,皇后走后,武则天亲手掐死了女儿,并在高宗面前嫁祸给皇后,致使皇后被废,为她自己成为皇后扫清了障碍。还有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作为太子三次监国,很受高宗赞许和朝臣拥戴,因此受到武后猜忌,被诬以谋反废为庶人,最终被逼自尽。为了自己地位的上升,不惜押上自己的亲骨肉,心之狠,也是无出其右的,因为在武则天的眼里,只有权力,如果谁成为了她取得权力路上的绊脚石,纵是至亲,也是可以牺牲的。

作为皇帝,武则天是称职的,可以说比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做得都要好。以下就是她作为皇帝的成绩单。

1.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依据,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在其统治期间,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国古代,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2.打击士族门阀,加强皇权。汉晋以来,乃至唐初,士族门阀一直是各朝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着国家的大政方针,甚至有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实力。在科举实行以前,崇尚清谈而无实际能力的士族子弟垄断着大部分的高层职位,使有真才实学的普通人很难有参与国家政事的机会。武则天驱逐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士族门阀,把他们赶出了政治舞台,加强了皇权,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3.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都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武则天也不例外。在她执政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增多了科目,首创了殿试制度,设置了武举,大大增加了录取人数。朝廷也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以上举措,选拔出大量贤才,如娄师德、狄仁杰等,还有辅佐玄宗成就“开元盛世”的姚崇、宋璟,号称“君子满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