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题所述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两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观念为依据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探索可行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一、美术与语文相整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模式枯燥,学生的视野被局限在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科间相联系,从学生经验出发,利用语文学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全新课程资源,扩展美术学习的区域,让学生走出局限,开阔学生视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展示文字性的内容和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启发灵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配置多媒体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独创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的感受不同风格作家的笔韵画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脱离狭窄的空间,在美术辽阔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术与语文相整合,启发学生创新品质
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将汉语文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实物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作“图画文字”,如:美术字、艺术字等。例如,在教学《版面设计》时,美术教师可以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最终书写出既美观又形象的艺术字。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将艺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下,他们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字体,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懂得观察生活与体会生活。
三、加深艺术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种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例如:诗和画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以造型为主要特征,而诗是一种语言艺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两者之间的统一促使情境交融,达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诗歌的文学情节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节感;而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就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双重功效。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情节用绘画表示出来,“古诗配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对古诗反复诵读,然后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展示出来。反复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诗的内容和意境,再通过分析、思考、构思和画图。例如,在绘画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应先让学生诵读古诗,使他们明白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的霜叶,然后让学生绘制出诗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霜叶,充分展现秋叶的美丽。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为了使画中景色更有生气,不但在天空中画上了缕缕白云,而且加上了小桥流水,突出和衬托了秋天的美景。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科之间整合的优势,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