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取得什么成就?

如题所述

1、李广

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

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

2、卫青

卫青之长在于料敌先机,往往能找到敌人主力作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带兵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发挥汉朝军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漠北之战就是战车与骑兵相互协作的典范,此特点有效的发挥了汉军装备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有效的打击了单一兵种作战的匈奴。

此外,卫青作战极为谨慎,每战都作到部署周密。在攻打白羊地和收复河套的战斗中,他几次推迟攻击时间,以极大的耐心等匈奴陷入合围,汉军形成绝对优势时才合围敌人。

河套地区的夺取是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使汉武帝能在河南地建立起反击匈奴的军事基地。前123年的漠南之战,卫青率十万骑兵两出定襄,对此战史书上的记载很模糊,春季第一次出塞,杀敌三千后即退回关内修整。据史家推测,汉军这次应该是遭到匈奴伏击,己方损失惨重,所以卫青退回关内,等待汉武帝的下一步指示。

夏季,汉军再次出塞,这次虽然斩敌1万,但是苏建和赵信带领的三千人马全军覆灭,苏建独自逃回,赵信投降了匈奴,成为匈奴单于的左膀右臂。严格说来,汉军这次出塞是以失败而告终,事后武帝没有对卫青加封。而且这两战汉军损失很惨重,士兵、马匹死了十余万,国库严重空虚,汉武帝于这一年设立武功爵,以补充军需。

前123年的漠南之战说明,卫青实现是有限的运动战,他必须依托后方支援和汉的精良装备,并不具备与匈奴展开全面运动战的能力,在其前几次的做战中获得有限胜利根本原因是匈奴对汉由守转攻还不适应。

而中期作战,卫青兵团遇到不可克服的问题就是,匈奴已经清楚汉庭意图,后撤形成战略纵深,卫青兵团不敢长驱直入,怕被匈奴穿插分割,证明卫青兵团做战依然是改进型的阵地战,并未形成有效的高机动运动模式,从战略上对匈奴未形成威慑。

3、霍去病

霍去病将军可以说是当代许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云,21岁就指挥了决定汉匈战争命运的狼居山战役,将匈奴左、右贤王部队几乎赶尽杀绝。17岁从军,与匈奴共经六次大战,歼灭俘虏敌人累计达十六万,是他的舅舅卫青的三倍还多,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长叹。

河西走廊一战,霍去病部孤军深入远离后方补给,以战养战一举切断匈奴,自此匈奴一分为二,所获战果甚硕,一改汉军不善野战的弊端。他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就地取兵,灵活得将俘虏转化为自己的战士去与匈奴作战,说明他的治军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扩展资料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及左贤王部仍具相当实力并严重威胁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现实,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意乘河西新胜之帆,加强北线进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匈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漠北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5
  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打匈奴的名将,但是世人对三人评价不一,他们三人的作战特点也有不同:
三人的作战特点
 首先来谈谈李广。李广的身世并不是贵族,但也不是普通的平民,史记中提到:广家世世受射。也就是说李广从小就开始学习骑射本领,可想而知,李广本身就会依靠这一点来进行更猛的进攻。因此从他第一次战斗就“用善骑射”当上官。李广射箭是非常厉害的,到了上郡,守护边疆,射箭要比匈奴还要厉害得多。匈奴民族的射箭是众所周知的厉害,但是李广的射技更在其之上,从而有更多的可能获胜。李广射箭是他的长处,而短处同样是由于李广出生不是贵族,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读兵书,因此李广只能带领一些小部队800人就是一个上限了。如果让李广带更多的兵,他是无法指挥好的。为什么呢?史记中拿他和程不识作比较,李广带兵不谈规则,宽容对人,当然,这对于一个人是很不错,但是要统领百万大军当然不行,没有一点规则制度,士兵们全都乱了,还谈什么打仗,未打先败。正是程不识说的,如果匈奴突然来攻,那么士兵们连起都起不来就死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再回过头来看看李广的作战特点:每场胜仗都是先锋,率领一个小队士兵,勇猛对战三四千的匈奴兵,丝毫不畏惧,成功攻下。不然的话就是李广损失兵多,独自一人逃跑,这点使李广作战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正面交战!如果兵少,打不过就败,之后自己想法逃脱,打得过,就是大胜,获得非常高的成就。有人这样描述他“李广五次讨伐匈奴,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大败亏输,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说明李广在战略方面是有明显的缺陷的。最后李广当偏将军,就由于路不熟,迷路,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才羞耻自杀。
  而卫青不一样,卫青是皇帝宠妃卫夫人的弟弟。身份非常高贵,因而可以把时间更多的把握在研究兵法上。卫青虽如此,但他年轻时期却并不光彩,他本来只是一个私生子,没有人瞧得起他,把他当作一个奴隶对待,身份非常低贱。但他并不因而有什么负面脾气,反而让他变得更谨慎,也更体谅人,变得格局很大,因此可以统领更多的兵做大将军,分布给各小将军,这样,他的军队大,实力就强,那么他打仗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一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卫青一生没有打过像李广一样,折了所有兵的败仗。并且卫青是很明白大局的,他知道要想打胜仗应该怎样,并且在战前就已经布局好了,应该携带的物资也有,所以他会屡战屡胜,本身兵力就强,再加上自己提前的安排布局,他不会出现说很严重的失误,因此只要他有把握出征,当然都是有很大可能胜的。这样看卫青,会发现他其实比李广更好,更擅长作战,也挺得民心,因为不会让他们受苦,都是顺利打仗。
  霍去病也有他独特的打仗方案,霍去病同样也是贵族,是卫青的外甥,18岁就做了将军,由于他为人就勇猛,所以总是一马当先,斩下敌方主将首领。霍去病参战喜欢从侧翼夹击,趁其不备直冲敌方军营。比李广更懂战争,但个人实力显然不如他。和卫青比起来,霍去病多了一点少年的刚勇,卫青打仗比较谨慎,霍去病则是比较拼命,当然,霍去病也有自己的智谋,但是他目的就是直奔军营,杀对方高官。对方主要官员谋士一死,军团就乱了,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失误,那么这场战争就一定赢了。
  这样看,三人比较起来,李广个人实力最强,但对团队贡献最弱;卫青头脑最清晰,主导每一场战争;霍去病入敌最深,每次都击杀敌军主将,从而引导战斗胜利。
军功评价
 从上述打仗风格已经看出,李广的团队贡献并不大,只是勇猛。但是他又非常得民心,使得士兵信服他,他治理过得郡也都安稳,没出大乱子。这样他就可以做一个戍守边疆的郡长,加上先锋,行军打仗时李广更擅长个人行动,而且内心忠厚,给他两三个郡加上军马让他自己管理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李广个人没有决策力,性格不适合独裁,他还需要有人在旁边指点,李广仅仅供其利用。
  而卫青就是大统帅,卫青没有哪一个单打独斗的特长,他擅长统大军,就让他做大军统帅,这样可以发挥他都最大作用。但是还有一点,就是卫青同样打了许多胜仗,不能仅仅用一个大将军来形容,所以就要封侯,封上一片地,这是对他也是对自己宠妃的最好照顾。给卫青一个最大统帅,统领全军,再加上封侯,这是我对卫青的应有官的理解。
  霍去病由于年纪和出身的原因,导致他的战术风格是直击敌方军营,因此每次都能杀死敌方的官员。这也导致霍去病的官最大。他只是功劳更大,但并不是真正主导战争之人,所以他并没有卫青重要,因为没有他仗一样还是可以打,他只是个人更勇,懂的兵法更多。因此,只封侯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封到最高功臣的奖励。
第2个回答  2020-09-05
汉武帝抗击匈奴是发生在西汉年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进一步巩固
了汉初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
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
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0年曾亲率三十二万大军打匈奴,却被匈奴四十万军队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
大同市东南)七天七夜。此后,刘邦为了全力对付内部封建割据势力,对匈奴暂时采取了“和亲”政策。
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每年送去一定数量的黄金、绢、絮,米、酒,允许人民往来买卖。以后几代
皇帝,虽然一度注意改革边防制度,实行屯田垦荒,但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公元前 141年,十六岁的汉武帝即位。这时汉朝已建立六十多年,封建政权巩固,经济上也有了实
力。因而,他有条件和匈奴进行斗争,从根本上解除内地的威胁。
  公元前 133年,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匈奴的政策。主战派大行(官名,主管对外联络)王恢说道:
“听说战国时的代国,是个小国,还能抗击匈奴。现在陛下神威,国家一统,匈奴却侵盗不止,就是因
为不怕我们。我认为对匈奴应该抗击。”御史大夫韩安国连连反对。他说:“高帝当年打匈奴即遭到围
困,七天没吃东西,只好和亲,至今已五世平安了,还是不打为好。”王恢严厉驳斥了韩安国的论调,建
议采取诱敌深入,以“伏兵袭击”的作战方法。汉武帝支持王恢的抗战主张。匈汉战争至此开始。
  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
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渔阳。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三
万骑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今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
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于是,汉
武帝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十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旧长城,派兵驻守。卫青升为长平侯。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十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
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
  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又涌现出一位十八岁的将领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马当
先,率领八百骑兵突进匈奴营地几百里,取得大胜。汉武帝据此封他为冠军侯,给他造了一座阔气的房
子,让他去看。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河西战役是从公元前121年3月开始的。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在皋兰山脚下和匈奴骑
兵交战,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追击五百多公里。夏天,霍去病率几万骑兵,行军一千多公里,
一直打到祁连山麓,给匈奴贵族以沉重的打击。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
郡,移民十万定居农垦。河西走廊的收复,解除了汉王朝的西部威胁,打通了汉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公元前 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
郡(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共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卫青北进
千余里,渡过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阗颜山(今杭爱山脉),歼敌1.9万余人。霍去病深入一千多公
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今肯特山),俘敌7.4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汉武帝还组织了十四
万匹战马随行,以备换用,派了十万辎重兵转运粮草,保证了主力军的物资供应。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
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的局面。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汉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今
甘肃永登),以60万吏卒屯田,加强防守。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
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3个回答  2020-09-05
按抗击匈奴取得的战绩,李广根本无法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也许是运气太差了,有能力而无战功!他们将匈奴打到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侵扰汉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