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的五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1

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的五个阶段有: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巩固阶段。

1、前意向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改变或否认问题的存在,也称为“无打算”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要在此阶段劝说他人减肥,是特别困难的,因为他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减肥,或者他认为肥胖是好的。

2、意向阶段。

也称为“打算转变”阶段。此时,个体意识到了行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明白改变可带来的好处,但也意识到改变会有一些困难障碍。有肥胖问题的人在这个阶段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偶然的事件比如以前买的衣服穿不上了,或者感觉走路很累,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考虑要不要减肥,不断的衡量减肥和不减肥的利弊,内心很矛盾。

这是重要的进步,我们常常轻视它,因为它没有带来真正的变化。但从无意向到有意向,我们的思想和态度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很多情况下,改变态度其实比改变行为要难很多。

3、准备阶段。

也称为“准备转变”阶段,已经到第3阶段,但还是没有行为改变。此时个体下定决心要改变,且已打算在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会主动搜寻改变的方案方法,并为改变准备资源,比如购买健身器材,报减肥班等。

在准备阶段,清楚哪些因素会触发我们改变是很重要的。是否有某些地点,某些人,某事件或特定的情绪会诱使我们做出改变,或者某些人,某些事又不想让我们做出改变。这时候需要制定一个计划,让你在面对不同的触发器时做出不一样的的反应。

4、行动阶段。

直到第4阶段才开始行动,改变行为,做些与以往习惯不一样的事情,比如开始早起,穿上跑步鞋,绕着小区跑两圈。这是一个出成绩的阶段,我们在行动,别人也能看得到。但是,行为改变要成功,每个步骤都很关键,如果在没有真正想清楚为什么要改变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没有计划,没有环境支持改变,或许会陷入可怕的复发循环阶段。

可能在几个阶段中不断的辗转,重复,比如总在想减肥行为要不要继续,不断的制定减肥计划,或者以鞋子不舒服等为借口而不行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勤加练习,将行为分解为一些更容易实现的小任务目标,完成后还要给自己一些奖励。

5、保持/巩固阶段。

改变行为是困难的,保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到了这个阶段,新行为已经成为惯常。我们不再需要考虑看到朋友大吃大喝时,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形,或者一回到家里就穿上运动鞋,害怕自己偷懒不下去。但还是需要有意识地保持新节奏和规律,降低复发风险。流行的说法是,改变行为,养成一种新习惯需要12周的时间。但不幸的是,没有真正的时间表。

改变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特征,还取决于我们情感上对想要改变行为的依赖,在达到这个稳定的阶段前,可能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耐心是关键,一定要记得,要及时奖励自己的一点点小成就,预防复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