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之后却缓慢爬升?

如题所述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在空域划分,一般空域划分为区域,进近,塔台。在高空范围内属于区域空域,用于飞机在航路上平飞;中低空属于进近空域,在这个空域范围一般用于进港即落地的飞机的排序(把四面八方来落地的飞机通过对速度,下降高度的时机,飞行方向的调节,让他们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有序排队到跑道头落地),以及进离港即起飞和落地飞机的高度穿越,因此在进近空域内飞机一般保持连续的上升下降状态,很少会平飞。另外,为了保证安全一般两机相对飞行穿越高度时要有较大的纵向间隔,因此会对离港的飞机有较大的上升率的要求,因此会觉得飞机快速上升,等飞机通过进近空域进入区域空域后就很少再改变高度,即使有高度改变也不是很紧迫,所以会缓慢上升。最后是塔台空域,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从飞机性能方面考虑的话空气密度越大飞机的发动机性能越好,爬升性能也就越强,这也是飞机在刚起飞时上升较快的原因。这么规定的主要是出于安全地面降噪考虑,如无必要,客机都要尽量避免在低空长时间飞行,以免遇到意外因素干扰,如鸟撞、风切变、人造飞行物体。大型客机长时间在低空飞行,对地面的噪声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还是尽早爬升吧。历史上还曾经发生过为了降噪而导致的事故:1972年6月18日,英国欧洲航空548在起飞后1分钟失速坠毁,其中一条造成事故的肇因就是由于三叉戟客机发动机噪音太大,因此机组被要求在开始滑跑后90秒降低推力以防止噪音扰民,结果当天天气不好,加上机长状态不佳,没有正确配置增升装置,结果在飞机1500英尺高度陷入失速,迅速坠毁。

第2个回答  2018-01-25

客机广义即民用飞机。民用飞机是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民用飞机也称民航飞机。按各自的用途,民用飞机又分为执行商业航班飞行的航线飞机和用于通用航空的通用航空飞机两大类。载客量最大的民航客机是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380,标准三级客舱布局为555座。专门设计的客机出现于1919年。英国最早制造一架DH-16单发动机的4座客机。在后来层出不穷的螺旋桨旅客机中,美国研制的DC-3(1935年)曾被认为是最出色的。1920至30年代是航空史上的大发展时期,当时最成功的客机是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其高载客量令航空公司有利可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航空界出现了巨大转变,大量飞机用作商业客运用途。1950年代,喷气式客机,是民用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

德·哈维兰公司制造的彗星客机成为历史上第一种喷气式民航客机。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则成为首款被广泛使用的喷气式民航客机。1956~1958年投入航线使用的客机,巡航速度在800公里/时以上,飞行高度在万米以上。代表性的客机除英国的“彗星”Ⅳ、美国的波音707以外还有DC-8、苏联的图-104。1960年初出现的中、短程客机采用了耗油率较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机翼有高效率的增升装置,缩短了起降滑跑距离。代表性的飞机有美国的波音727、波音737、DC-9,英国的“三叉戟”。1970年代,出现的宽机身客机大大提高了载客能力,由以前客机的100~150人增加到350~500人。代表性的机型有美国的波音747、DC-10、L-1011,欧洲的A-300和苏联的伊尔86。英国、法国合作的协和超音速客机则是历史上第一种投入运营的超音速客机,但从商业角度讲并不成功。1980年初研制的中程客机的特点是省油、低噪声和机载设备先进。代表性机型有美国的波音757、波音767、欧洲的A-310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