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故事

如题所述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1

  典故:秀才不知羞 天圣年间, 欧阳修因鼎力相助范仲淹改革, 得罪权奸. 后因改革失败, 他便被出知滁州. 在滁州, 欧阳修不以个人进退为意, 一心整治地方, 政通人和, 时常邀众游琅琊山. 当地有个纨裤子弟, 吟得几句歪诗, 便以诗才自居, 人称诗秀才. 他闻得欧阳修吟诗作赋有如行云流水, 心中妒忌. 当他知欧阳修正往游山, 便一路赶上来, 一心想搵欧阳修比个高低. 走到半路, 他见一株枇杷树生得古怪, 诗兴大发, 吟道:路旁一古树, 两朵大丫柊; 秀才本就无甚才华, 刚念完两句, 就再也吐不出半个字来. 欧阳修在此时正经过, 便接口道:未结黄金果, 先开白玉花.秀才听了说道:你这两句也不赖, 勉强可以接上. 欧阳修听后只笑了笑. 二人同行至河边, 见有群白鹅, 在水中嬉戏. 秀才又再吟道:远看一群鹅, 一棒打落河;吟罢, 又再苦苦思索, 也想不出一个字儿. 欧阳修又接口道:白翼分清水, 红掌踏绿波. 秀才听后说道:老兄, 你还可胡诌几句. 我往找欧阳修比试, 你可要为我助威呀. 沿著小河行走, 来到渡口摆渡. 二人站在船上, 秀才看著水中倒影, 飘飘欲仙. 说道: 老兄, 这回我们将欧阳修压倒, 我俩就成了当今诗坛双星了. 说罢又吟道:诗人同登舟, 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罢哈哈大笑道:修已知道你, 你却不识修(羞).秀才听罢, 好不狼狈. 歇后语:爬上宝塔尖迈步;谷子地里长高粱

欧阳修的故事2

  寒假里偶尔读到一篇《欧阳修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个人爱写诗,有一次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远一枯树,两个树枝桠。”显然,这两句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这个人听了也就绞尽脑汁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道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主雪作花。”这个人听罢,恍然大悟,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就这么一加,他那棵色彩生命全无的树立刻神采飞扬起来——春开长着青苔,那绿色的青苔就是它的生命,冬天落满雪花,那白皑皑的白雪就是它的色彩!读到这里,我不禁拍手叫好:这就是点石成金啊!如果叫欧阳修去当语文老师并指导学生写作文,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能给他们以希望和信心,他施爱的手段极其巧妙,就像一个极有爱心的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既注意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在关键之处及时点拨指导,真正达到点石成金的奇效。

  我们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虽然天天在和学生打交道,虽然也都在说教书育人,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把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来看的。当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时,当他们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好作文时,我们的老师往往是抱怨、指责多于启发、诱导,这样对待学生,学生又如何得到进步,如何发掘他们的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首先要有满腔热情,一颗爱心,只有饱含着爱的教育,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激起创新的浪花。

  从欧阳修的故事中,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师不光要有一颗爱心,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还要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沉睡的心灵以唤醒,给无知的心田浇灌知识的甘霖……这些都需要胜任,靠陈旧的知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白华”,像薛瑞萍老师说的“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惟有厚积薄发,预先具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积了真诚的情感,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学生飞翔起来!

  身为欧阳修故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习秉承一代宗师的优良风范,心中装满灿烂的阳光,给所有的学生以希望和信心。

欧阳修的故事3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以芦荻划地成书。贫苦的生活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街上来了一个算卦者,鹤发童颜,望之有如神仙。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因看破世情,隐于市井,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日后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开导他,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于是答道:

  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但不禁心中暗叹。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屡遭贬谪,晚年锐气尽消。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

  人穷志不穷,想要读书总归会有办法,读书条件和环境不好,也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克服,这就是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是这样的:欧阳修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司法小官,但是为官清廉不敢错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认为当官有钱就是累赘,所以死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就连一间像样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欧阳修的家很穷买不起纸笔,可是她的母亲又想让他读书成才,这怎么办好呢?他的母亲一直为这事犯愁。有一天,她经过池塘看到荻草杆,于是就拿这个教欧阳修写字。

  她拿来一些沙铺平在地上,不厌其烦地用荻草杆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写字。时间久了,他认的字多起来了,他母亲就向有钱人家借书给他看,有时候还会把书抄录下来。欧阳修的学问不断提高,小小年级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而且写的文章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亲同时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亲怎么做官的告诉他,目的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清廉好官。做人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虽然不能给予母亲多好的生活,但是也要保证母亲的温饱。

  欧阳修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他母亲的辛苦教育是分不开的。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每个母亲都像她这么教育孩子,何愁出不了更多的欧阳修。

  诗人欧阳修性格分析

  大凡诗人都非常的`有个性,欧阳修也不例外。发生在欧阳修身上的故事很多,足足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性格。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他第一次被贬夷陵,这个地方更似蛮荒之地,条件极差不说,冤假错案不少且包括师爷在内都没什么文化。他积极改善夷陵的不良现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减少冤假错案,受到百姓的称赞。第二次贬官到经济较好的地方,不与富商与其他官员来往,反而开发旅游,有空饮酒作诗自得其乐。第三次被贬已是晚年,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欧阳修的品德很高尚,离不开他有一位贤德的母亲。他做官敢于谏言,离不开他母亲的熏陶。他做官宽大处理,离不开他有一个清廉的父亲。他耿直敢得罪权贵,所以才三次被贬。

  欧阳修定风波原文翻译

  诗人喜欢对花吟诗、借酒抒情,定风波就是欧阳修花前饮酒所作的诗,且前后连贯,一首比一首写得好,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定风波欧阳修。

  欧阳修前后一共写了六首定风波,都是对酒抒情。下面看看欧阳修每一首定风波大致写的什么。定风波一:对花饮酒时我就想说,对着花饮酒还害怕醉酒吗?春光无限好,又有几个人能一直欣赏到呢?更何况我们也不知道风雨什么时候会来。我想要怜惜这些艳树和花丛,又能怎么样呢?它们终究易逝。

  定风波二:花前饮酒想问你话,到底还是辜负了青春。美好的景色不能一直看到就算了,我只期待它开时、凋谢时,我都能相伴左右。蝴蝶来回飞舞似乎可以解除相思之苦,回过头时已年迈,千万不要等到青春已逝的时候再去追思,到时候可没有人替你弥补已逝的青春。

  定风波三:对花饮酒,感叹去年没有好好珍惜春光,今年一定要好好看个够、好好珍惜,因为花开易谢,等我酒醒后花又谢了。

  定风波四:对花饮酒,感叹青春怎么就流逝的这么快,请问这世间又什么可以留住美好的青春吗?没有,最终花还是要谢的,留不住。

  定风波五:春天来了,但是我感到寂寞,以前的忧愁还在,对着酒送去春光,每年的三月都是如此。

  定风波六:喝酒时寻找欢乐千万不要辜负了春光,岁月不饶人啊,羡慕青春的美好,但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他的六首定风波都是感叹时间过得快,春光无限好,怀念美好的时光。

欧阳修的故事4

  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欧阳修的故事5

  作为一个文人,欧阳修在北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也犯过蔑视武将的错误。尽管这事是欧阳修干的,但他不是主谋,而且当时的时代特点也是这样,欧阳修有这样的行为不奇怪。但单从事件本身讲,欧阳修干得混帐。

  北宋大将狄青本来出身步兵,经过不断奋斗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后来在征讨西夏,反抗外来侵略中立下大功,官至枢密使(和丞相一个级别)。这引起了一些酸臭文人的不满,并纷纷在宋仁宗面前对狄青进行攻击。身为一代大家的欧阳修居然也位列其中,上表弹劾狄青。而且欧阳修的理由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可笑。他找不到狄青的罪状竟然搬出阴阳五行说,指控水灾是狄青带来的灾难。另一位文学家文彦博也向仁宗发难。仁宗辩解道:“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居然反驳道:“太祖皇帝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是通过政变推翻周世宗统治当上皇帝的)

  就这样,一代名将狄青做了不到四年枢密使就被罢免。最后在迫害中去世。

欧阳修的故事6

  欧阳修的“三上”——“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是关于厕所创作的最著名的典故。其实,这个典故是来自于欧阳修的《归田录》,他在里面写这个事是想证明有厕所读书嗜好的人还不止他一个!原文如下: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文中所述“上厕则阅小辞”,倒符合我们上文说的厕所适宜快餐式阅读的说法,欧阳修的“三上”典故,流传颇广,也侧面说明厕所读书人不在少数。大家都有此癖好,非欧阳公一人如此。

  近年,还有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三上文库”,从选材到开本设计都符合厕所阅读的需要,文库取名“三上”,包括哲学、散文、诗词三部分的“中国古典精萃”,鼓励读者像古人一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

欧阳修的故事7

  1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

  一天,这位自命非凡的秀才吃过早饭之后,便摇着一把折扇兴冲冲地上路了。就这样,边走边看,口中也不时地溜出几句“好诗”,路人一看他这架势,还真以为他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呢。

  拐过一个路口,看见两旁有一株枇杷树,这老兄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路旁一批杷,两个大丫杈。”然后口中“嗯”个不停,再也没有下文。正走过此地的欧阳修见秀才抓耳挠腮的滑稽样,就想替他续两句,帮他一个忙,于是接口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听身后有人说话,秀才赶紧回头,惊问:“你老兄也会写诗啊?”欧阳修笑笑,不说会也不说不会。几句交谈之后,秀才觉得面前这位还有点才学,正好路上做个伴,于是邀他一同前去拜访欧阳修。

  二人结伴,继续前行,忽然一阵风起,路旁的一堆土灰被刮起一团沙尘。秀才用扇子在眼前扇了扇,说:“远望一堆灰,近望灰一堆。”接下去又没了下文,只“嗯嗯”着不停摇扇。欧阳修看看秀才,再次接口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那秀才一听,赶紧说:“对对对,我想要作的诗正是这意思。”

  转眼间,很快来到河边。有一群鹅正好被人赶下河,发出“嘎嘎”的叫声。秀才又来了诗兴:“岸上一群鹅,被人赶下河。”当然这次还是没下文,仍然是欧阳修替他续上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前人的诗句。

  二人登上岸边的小船,还没坐下呢,秀才就又摇头晃脑,说:“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完全领教了这位大诗人的本事,立即送上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修)。”欧阳修巧用自己名字的“修”与“羞”字的同音,不露痕迹地巧妙讽刺了这位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大诗人”。

  2 欧阳修巧用谐音戏秀才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低调做人不能太过自傲,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成功,不能因为一时的小成功,而过分的自傲,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更加完善自我而已,别太看得起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度,你超过了这个度,打破了它的平衡,却是一件坏事。

欧阳修的故事8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文风严谨】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但他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修”与“羞”】 从前,有一个单科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四下张望,只有一个叫欧阳修的,能和自己相比。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定要访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脑袋看见一棵枇杷树,好秀才,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 要说嘛,这秀才的前两句还是挺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就憋不出来。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来过河,随口说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还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批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鹅潜水,有的鹅灌水,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 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秀才大喜:“嗬!看来老兄肚子里还真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跨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 “修你也不知,你也不知修(羞)。”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