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总主编如何回应语文变难?

如题所述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近日接受媒体专访。针对批评者提出的中小学语文古诗文内容太多、增加学生负担的质疑,温儒敏一一历数了中小学的必修古诗文篇数,认为负担并没有大幅增加。温儒敏说,有些家长认为学习古诗文既不能“造芯片”,也不能“造飞机大炮”,“没有用”,白耽误工夫,指出这种看法很功利,没有认识到古诗文学习有“无用之大用”,塑造审美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

此前,网上热传“温儒敏说高考语文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温儒敏对此回应说,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材料大部分不会选自教材,要拉开距离才能起到分流选拔的效果,但现在许多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模仿高考,出一些比较难甚至脱离教学内容的题。这样不仅起不到检测教学效果的作用,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焦虑。

语文变难惹争议的原因

相比过去,而今的中考、高考科目的学习内容增加,考试考察难度加大,这确属事实。有意思的是,哪怕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试难度提高很明显,家长们却很少发出抱怨。而当语文的课本内容扩展,考试难度提高,家长们就表现得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由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衔接的高等教育理工科专业,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工科专业,就业前景大大好于文史类专业,所以以未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性更大。

另一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能不能学好,考试中可能拉开的分数差距很大,有的学生能拿下接近满分,而不在少数的孩子甚至只能拿到科目总分值三分之一以下的分值。这意味着,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得出数理化在考分为导向的比较中,重要性更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