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人想当官,通常有五种途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在古代,一个人想当官,通常有五种途径。

第一、血缘、裙带。

第二、挥刀自宫。

第三、军功。

第四、科举。

第五、当吏。

因为这五种途径,存在某种竞争。所以大家上位途径不同,总会存在各种鄙视链。

以血缘裙带上位的人,看不起其它方式上位的人;因为一个人不能依靠血缘裙带上位,本身就证明他们没有个好亲戚;而一个人没有好亲戚,本身就证明他们社会地位低下。

所以,在这种人占据主流的时候,时代最牛X的介绍,通常就是世代两千石、四世三公,或是血统高贵、门第显赫....。一个人介绍自己时,如果不能给自己贴点这种标签,多少是有些没面子的。

李世民时代,有一个高级官员牛X闪闪。李世民看他很不爽,就委婉的告诉他,你家好像没有一个当大官亲戚啊。

这个高级官员,当时那是跳河的心也有了,因为一个人连个当大官的亲戚都没有,你还有什么脸继续活着?

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你连个当大官的亲戚都没有,你有什么好牛X的?[注]

[注]:始,玄素与孙伏伽在隋皆为令史,太宗尝问玄素宦立所来,深自羞汗。褚遂良见帝曰:“君子不失言于人,明主不失言于戏。故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居上能礼其臣,乃尽力以奉其上。近世宋武帝侮靳朝臣,攻其门户,至耻惧狼狈,前史以为非。陛下昨问玄素在隋任何官,对曰:‘县尉。’又问未为尉时,曰:‘流外。’又问何曹司,玄素出不能徙步,颜若此灰,精爽顿尽,见者咸共惊怪。唐家创业,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并用。陛下以玄素擢任三品,佐皇储,岂宜复对群臣使辞穷负耻,欲责其伏节死义,安可得乎?”帝曰:“朕亦悔之。

凭军功上位的人,也看不起凭其它方式上位的人,因为他们是真刀实枪的拿生命混前程,而别人上位的方式,哪有这么光明正大硬桥硬马呢?

所以,在这种人占据主流的时候,时代最牛X的介绍,通常就是他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能开多硬弓,能骑多烈的马。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走在哪里,敢表现出一副娘炮的样子,肯定会让人们发自心底的轻视,因为大家欣赏的就是勇武雄壮的军人。

凭科举上位的人,也看不起凭其它方式上位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重要的是文化,而他们是靠文化上位的。

所以在这种人占据主流的时代,时代最牛X的介绍,就是曾当过状元、榜眼、探花,再不济,也曾在科举上取得过功名,否则,你坐在前面,人们多少是不会服气的。

当吏上位的人,也看不起其它方式上位的人,因为他们有着足够的基层经验,有着丰富的工作能力,而通过其它途径上位的人,显然是缺乏这一切的。

这种鄙视链对或是不对,我们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鄙视链永远存在。只是不同的时代,占据鄙视链顶端的人群不同。

而在这种鄙视链中,挥刀自宫的人永远也站在鄙视链的最下面。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们用这种上位方式,也实在有些丢人,所以谁都可以鄙视他们,他们却无法鄙视别人。

宦官当然能象权臣一样治理国家了。

东汉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明成祖开始的明王朝,宦官一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键是,有他们的保护,权臣想欺负皇帝,通常都会死得很难看。

而且,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会把工作干得比其它人更出色。

比如东汉末年,皇帝让宦官负责工程,直接整出了一项震惊世界伟大发明。主持这项伟大发明的宦官(蔡伦),放在世界历史上,常常可以让汉武唐宗暗然失色。

再比如,明朝初年,宦官负责运输,他(郑和)做出的伟大成就,放在世界历史上,也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客观的说,哪种利益集团治理国家,也有它的弊端,也都有它的优势。所以,宦官政治的出现,通常绝不是某个皇帝昏庸的产物,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宦官政治依然还是宦官政治。对此只要看看东汉、中晚唐、明成祖后的明帝国就可以知道了。

宦官之所以处于鄙视链的底端,就是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一个男被割了下面,他说起来也是丢人之极的事。有时候都不用别人鄙视他们,他们自己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自卑。

其实呢,任何一种力量治理国家时,看他们不爽的人,都可以用贬意词定义他们执政的状态。

比如,宦官弄权。比如,外戚干政。比如,诸王乱政。比如,武人称雄。比如,抑武崇文、官员党争。比如,用人惟亲(血统门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