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性格

如题所述

陶渊明的性格特点有大致三个,不违己心,不慕富贵,不弃亲情。

1、不违己心

陶渊明的真性情首先表现在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不违背,能听从心灵的召唤。

正如《序》中所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本性自然,不喜欢造作勉强的个性展露无遗,他既不勉强别人,更不会勉强自己,虽为官彭泽,其初衷仅是为养幼抚家,“口腹自役”。

正因为他本性不愿为官,所以未几便觉“心为形役”“眷然有归欤之情”;正因为他本性自然,所以才觉得做官是误入迷途,并领悟到“已往之不谏”,“今是而昨非”;正因为他本性纯真,所以一旦做出决定便急不可待地归去,以至于屡次“问征夫以前路”,而又“恨晨光之熹微”。急切莫如是,迷途其未远,来者犹可追,田园乐陶陶。

2、不慕富贵

陶渊明的回归田园出自本心对官场的厌弃,而这种厌弃却又是不慕富贵的最好证明。通过序言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陶氏的生活极艰苦,用他本人的话来说达到了“饥冻”的程度,而做官大致可以免去这种苦痛,但他还是归隐了,从大处说是“不违己心”,从小处来看就是不慕富贵,只有淡泊富贵的人才能有这种本心。

归去来兮辞》多处传达了这样一种情感,既有直接的表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又有曲折委婉的借景抒情,诗人流连田园之美景,如无心出岫之云,自然生出恬淡闲适之情来,此情去富贵远甚。

3、不弃亲情

《序》言道:“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据此可知,陶虽对自己为官“怅然慷慨(笔者注:慷慨,即感慨,感叹)”,但心中还有些许犹豫,公田还未收获,就此离去,幼稚挨饿,心生不忍,虽内心煎熬,“深愧平生之志”,还是决定等一季稻熟,获些“生生所资”,然后离去。但最终陶氏还是决定即刻归去,其原因便在于“程氏妹丧于武昌”,诗人“情在骏奔”,维生之物怎敌得过兄妹之深情。

归隐之后,诗人息交绝游,一方面,“乐琴书以消忧”,自得其乐,另一方面,又“悦亲戚之情话”,尽享天伦。这份亲情不限于亲人,扩而至于邻里,“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一起劳作的乐趣总离不了那一份纯真之情。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南北朝至唐代

1、颜延之《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2、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3、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30
  陶渊明是一个清高耿直、洒脱、恬淡、质朴、直率、淳厚的人,同时他给人一种善良的形象,性格“寡默任放“,“明彻达观”,志向远大。

  陶渊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人生观上是任自然的,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处处流露出不随世、不顺俗而顺乎自然天性的性格特征。
  陶渊明的一生先后共有五次出仕:第一次起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为镇军参军。第四次为建威参军。第五次任彭泽县令。出仕与归隐是中国古代士人所要面对的重要人生抉择,因为这一抉择直接关涉到士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从热衷于仕宦的士人来看,他们的心灵深处未尝没有奉身而退、拂袖绝尘的心理潜流;而那些身在林泉的人,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未尝没有建功立业、力登要路的豪情壮志。“仕与隐像八卦中的阴阳鱼一样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诗人心理的两大情结。盘踞在士人心灵深处的两大情结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时而相安无事,时而激烈交锋。”(孙明君《陶渊明:幻灭的田园梦》)正是由于渊明的率真,这种动态平衡、这种激烈交锋在他身上表现得更为透彻,也更为淋漓尽致。他的可爱与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出仕原因的直言不讳:“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萧统《陶渊明传》)。“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但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确实,对于归隐还是出仕,渊明是经过反复抉择的,其中的经历也颇为曲折复杂。“研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某种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了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的经理。”(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第2个回答  2021-03-06
陶渊明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诗文作品恬静而纯真自然,是田园诗人的鼻祖。但他作为一个人,实在只能算个小人。所谓“有才无德是小人”,他有才华不错,道德方面却的确不堪入目。他年轻时也有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于是便步入仕途,却连连降级,可见他是多么不近人情不懂官场规则了,最后当了彭泽县令,上司来了却不肯行礼,如此傲慢竟还大言嘈嘈“不为五斗米折腰”。实在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就辞官而去,实在任性妄为。想必这时他已忘了初心,报效国家就要以国家为重,个人荣辱算什么,大不了隐忍几年,报效国家后再解决个人问题,后世的成大事者哪个不会韬略之术,像明朝击倒了中国古代四大奸臣之一严嵩的徐阶就不把个人荣辱与气节放在眼中了。陶渊明隐居后还天天要别人送东西给他吃,吃了后面不改色,毫不觉得羞耻,还谓之真性情(见他的自传),可谓不知廉耻。一个消极避世,没有能力在官场里混的人,竟被人说成淡泊名利,可笑至极。
第3个回答  2010-09-02
不会审时铎事,不懂人情,毕竟是诗人,诗人都向往生活在自己所编制的世界中,自古污吏那个朝代没有.他就想追随一位廉洁奉公.捍卫国土的明主.可在西晋八王之乱的那个世界,到处兵荒马乱,人民只要能保住性命不被饿死就已经万幸了,谁会关注这些东西, 这种可塑性满腔热情是不符实际的!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未来该走的路!
第4个回答  2019-12-23
淡泊名利,热爱生活,是一个修身养性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