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鸿章“保船避战”迂腐

如题所述

谢谢楼主的提问。李鸿章是清朝后期的重臣,他在当时的很多决策都有可能左右到大清国的命运,而历史似乎对这位晚清重臣没有留下什么好的评价,尤其是他后来跟日本和西方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几乎成了出卖国家的千古罪人。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如果说是李鸿章“保船避战”的政策迂腐,倒不如说是当时清政府朝政的迂腐。当日本这个东洋小国对中国的土地虎视眈眈时,清廷内的主战派和议和派却呈现了两极化的现象。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舰队,如果可以打击北洋水师就等于是打击李鸿章,当时身在官场中的李鸿章何尝不知道这个游戏规矩呢!他清楚明白到他在朝中其他人之所以忌三分也正因为他拥有这支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后,经历了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的北洋舰队已经损失了多艘军舰。当时李鸿章便对北洋水师舰队提出“保船避战”的政策。其实这个政策确实是不对的,根据现代的军事家分析,当时日本打的是侵略战,而清政府打的只是在自己境内的保卫战,他们没想过日军长途跋涉跨境作战需要一定的物资补给,只有能主动出击,切断日军的补给路线就可能胜算在握了。但李鸿章这个政策只是战败的其中一个原因,并非全部。那个时候的清政府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个水师队伍,李鸿章曾经多次向其他的水师求援,但在历时一年多的战争里,除了广东水师派出三艘军舰北上之外,其他的水师都在坐视北洋水师的覆灭。在陆地战场方面,李鸿章也只可以调动属于他的淮军部队作战,其他的陆军部队也不肯过来支援。北洋舰队就在日军围困在刘公岛后见外部的增援无望,很多将领都自杀殉国,最后终被日军全歼! 很明显,日本人是举国上下一心来侵略中国,而清政府作战的好像只是李鸿章一人。19世纪末清廷内的斗争腐化到这样的程度,这样也为这场战争奠定了败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6
不保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