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协调工作

如题所述

善于协调关系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基本的工作方法。领导者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掌握了协调关系的方法艺术。那么,协调的方法通常都有哪些呢? (一)确立清晰的思路。协调每一件事情,都要根据协调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把握住基本点,制订周密详细的协调计划,确立清晰的协调思路,研究协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承认差异,照顾个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中有了数,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达到最佳状态。 (二)投入真挚的情感。在协调工作中,领导者的情感能对下属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在整个协调过程中都要投入真挚的感情,使协调对象能够感觉到你的真诚,从而与你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三)保持冷静的心态。领导者首先要沉着冷静,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正确的意见,要及时采纳,使自己的协调计划更加完善;对于不正确的意见,也要保持正确的态度,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辩驳。领导者在协调时要心底无私、态度诚恳。此外,领导者还要心胸宽广,尤其是在被别人误解时,要进行主客观多方面的分析,不要认为是人家和你过不去而对人产生成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到了这一点,协调才能有成效。 转载二则,供参考。看似简单的协调工作,不同的人办起来效果却不一样。怎样才能搞好协调,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几点浅见。一要摆正位置。机关人员是领导的助手,是干具体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出谋划策,对党委和领导负责,为基层服务,抓落实,抓反馈。基本规律是承上启下,有承办工作的责任,无决定问题的权力。基本特点是接触面广,工作量大,时间性强。基本要求是掌握情况准确,建议符合实际,工作细致到位,作风雷厉风行。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领导机关的威信、能力和水平,误认为是自己的威信、能力和水平;把本系统、本行业和分工负责指导的工作成果,误认为是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功劳、自己的政绩。作为机关人员,要甘当无名英雄,甘于吃苦受累,摆正自己的位置。对领导要诚实、积极,对同事要谦逊、热情,不能以领导的名义处事、压人,更不能以领导的名义处理个人私事,有时工作上必须采取命令式下达,也要把握好度,使基层执行起来严肃认真,又不致于产生逆反情绪。二要提高素质。首先,要有很好的思想素质。也就是说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德有才,才有威信,靠人格的力量开展工作。其次,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政策水平的高低决定协调工作的质量,也决定着抓落实的质量。作为机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熟悉和掌握上级的指示、要求和机关各部门的职责,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处置的惯例。再次,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善于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要融洽关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协作关系,是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的基础。好的内外环境和协作关系,指的是在共同目标下建立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庸俗关系。与领导的关系,首先是服从,同时也有劝谏的责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机关人员的不能看着领导明明把问题处理错了,也不吱声,要敢于直谏。与机关部门之间、同事之间,要相互多通报情况,以求得各方面的支持;有了空当,要主动补位;出了问题要高姿态,主动承担责任;取得了成绩要相互谦让,荣誉面前少伸手。与下级的关系,督促检查工作要严格按规定和标准办事,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也不掩盖缺点。对基层存在的困难,要及时想办法、出主意。同时,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四要正规程序。按职责办事,按程序办事,是做好协调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机关人员请示汇报工作,传达领导的指示,要严格按规矩办事,及时、按级、按程序、按分工请示报告,对领导的指示、批示的落实情况要及时反馈。同一项工作,如果主官与主管领导意见不一致时,要按主官的指示办;分管领导与其他副职意见不一致时,要按分管领导指示办。当协调涉及到两个部门之间的问题时,要多直接协商解决。五要找准焦点。找准焦点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对事,就是抓住主要工作或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把握关节,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主要矛盾。二是对人,就是抓住关键性人物。做好他们的工作,对协调顺利与否有很大作用。在协调工作中,除领导者外,还有一些起着骨干核心作用的人员,在机关和基层有着相当的影响力,通过这些关键性的人员,既容易解决问题,又可以通过他们做好疏通工作,使协调工作顺利进行。如何做好协调工作一、必须遵循协商办事的原则一要把握身份,不以势压人。把握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协调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凭自己是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甚至以势压人,不理解部门单位的难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二要公正处事,不偏心偏爱。在日常工作中,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意见或分歧是难免的。在协调这类问题时,应依据分歧的客观情况,从维护大局、有利于工作出发,客观公正地协调,决不能从个人好恶出发,厚此薄彼,偏心偏向。在领导决策与部门认识不一致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能一味强调“不折不扣”,压着部门去办;也不能违背领导意图,走所谓“群众路线”,而应当把领导的指示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对县委领导负责与对部门单位负责两者统一起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搞好“微调”,从而既保证县委领导意图的落实,又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被群众所接受。如果领导决策与客观实际出入较大,可将实际情况和部门单位建议及时向领导反馈,以便调整决策。当部门与部门之间发生矛盾需要协调沟通时,办公室应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从中找出“共同点”,并以“参谋”的角色,提出容易被双方接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逐步取得共识,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要诚实为本,不欺骗他人。协调时,要光明磊落、实实在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1
协调工作就有为了减少磨擦,防止矛盾。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全力作好双方的思想工作,在换位思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协调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