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灭佛事件影响重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题所述

所谓:盛世的和尚乱世的道。佛教在中华发展繁荣昌盛,太平盛世的和尚不务农业、不纳税赋、不服徭役。寺庙后期更是成了罪犯的避难所,肆无忌惮的圈地、收刮民脂民膏,这让统治者极度的不满,才会导致灭佛事件的发生。

南北朝时期:

老百姓受够了五胡乱华带来的摧残,而佛教的教义、宗旨有很符合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渴望安定的心里,所以佛教在南北朝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据北魏《洛阳伽蓝记》中写道,仅长安北方的僧人就有一万多人,洛阳城内的寺庙高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可谓鼎盛。

然而,佛教的鼎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佛教徒们不务事、不纳赋税、不服徭役,这就容易被统治者针对。

再加上佛教崇信来生,这样的思想极大的消弱了底层百姓的血性,阻碍了统治者一统天下的想法,所以佛教就成了统治者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终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动用了军队摧毁寺庙、灭绝佛教信仰。

隋朝时期:

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动,中原大地得到统一,佛教又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唐灭隋后,李世民父子对佛教的态度一般般,但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却想利用佛教思想淡化李家的影响力,因此对佛教格外的推崇。至此,佛教进入了鼎盛时代,由此产生了八大派系:

禅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唐中期:佛教信仰已经遍布中原大地,就连朝堂和后宫都十分的迷信佛教,到唐中宗李显开始,佛教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教。

唐武宗和周世宗时期:佛教完全变了味。寺庙成为了逃犯的避难所,佛教徒不从事劳动,大口的吸取国家血液,到处圈地、收刮民脂民膏,寺庙完全成了法外之地。

这样的情况让唐武宗和周世宗不得不派兵整理全国寺庙,驱逐没必要的僧人还俗,派人管理寺庙,让寺庙合法化、国有化。

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佛法流传甚广,许多人出家为僧。太武帝下令50岁以下的僧人还俗,以解决兵源问题。446年,在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严厉灭佛诏:击破佛像、焚烧经书、拆毁寺庙、活埋僧人等,当时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宇文邕扬言不怕下地狱,把佛、道全灭。烧佛道经书、塑像,令道士和尚还俗。后来又夺四万所寺庙宅第,强迫300万僧人还俗,使北方佛法几乎灭绝。



唐武宗笃信道教,会昌五年,下令大毁佛寺,拆寺庙4600多所,小寺庙4万多所,佛经大量烧毁,佛像熔化铸钱,强制26万僧尼还俗(包括古印度和日本和尚)。外来的回教、摩尼教、袄教等都不能幸免。史称“会昌灭佛”。



柴荣灭佛的解释为:“佛是佛,像是像。佛连身上的肉、眼都能施舍,砸佛像铸钱,佛也会同意的。”

995年,也就是柴荣即位的第二年。境内寺庙处理有皇帝题字的以外,每个县能留一寺,其余尽毁。全国共拆毁寺庙30360所,佛像被熔炼铸钱,百万僧尼被迫还俗。

佛教的信仰与宗旨会让民众的血性越来越薄弱,从武则天大兴佛教开始,唐朝就一步步走向衰落,百姓已经没有了老秦人和关中汉字那样慷慨赴国难的壮志豪情与风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8
一是老百姓负担不起大量的混吃混喝不事生产的佛教徒,佛教徒人少了看不出来不明显,佛教徒一多就看到了佛教本质的压榨强盗行为,经济严重受损,二是皇帝的权利受到了挑战,大量佛教徒就是一种势力,不交税还占着很多好土地,佛教影响掣肘皇帝的政策,三是佛教男不娶女不嫁,导致20年后的兵源短缺和无人养老重大问题,四是人才的缺失,很多从小聪慧悟性高的人误入歧途走上了无用的“佛学”歪路。古代的皇帝灭佛都是为了复兴农业经济和征兵打仗,北魏太武帝、周武帝、唐武帝、周世宗实行全国灭佛,强迫僧侣还俗当兵或种地生产,吐蕃也灭过佛,日本明治维新灭佛纯属是为了征兵而更好的侵略,佛教主张和平是好事,但是和平的前提是自身强大,佛教又主张放下武器沦为绵羊,自我毁灭是真的去西天成佛了,佛教昌盛之时就是灭佛之日,但是佛教又不可能彻底灭绝,多年后又会死灰复燃,这也是佛教竞争不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原因,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曾经在孔雀王朝等十六国中昌盛,最后佛教被各个击破,佛教在发源地都混不下去了,取代的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中亚的佛教诸国也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击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佛教也被伊斯兰教击败取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0
因为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一些人不务正业,不服徭役,也不税赋 都去当了和尚,甚至有一些场合都成了犯罪分子的避难场所。所以引发了政府对他们的不满。
第3个回答  2021-04-20
因为这些人对佛教根本不信奉,他们觉得佛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自己想要取胜必须得依靠实力。
第4个回答  2021-04-20
主要还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想要去取消佛教的传说,也有不少的人支持,所以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