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心里的继承人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如题所述

因为李渊称帝太容易了。从太原起兵,到攻入长安,再到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傀儡皇帝,最后自己称帝。中间一共也就十个月时间而已。

我们知道,唐朝开国时,地盘偏小。各地都是草头王,李渊称帝之后,需要统一全国。而这就导致前线指挥中枢,其实才是真正的朝廷。

01李渊的权谋之术,被李世民给破坏了。

李渊作为李唐王朝的开创者,绝不会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无能。所有的功劳都是李世民的吗?就连李渊造反都要听儿子李世民的?

这历史篡改的未免也太严重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李渊早就应该退位,让李世民来做个皇帝才对,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所有重大战争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李渊的手里。对于全国军事战略上的统筹,也只有李渊一个人说了算,李世民最多就是李渊手里的一个打手罢了。

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李渊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立李建成为太子,这在礼法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偏偏又出了一个变数,那就是手握重兵并且始终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也有意去争夺那个位置。

既然李渊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李建成,也一直在扶持和培养李建成,那他又为何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司马光在通鉴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渊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坐上了那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

二、李渊其实也害怕太子拥兵自重

在李渊的心里,是打算将兵权和朝政大全放在不同人的手上,于是才有了李建成在朝中处理朝政,李世民在外征战打江山。虽然李世民手握重兵,但是李渊认为,朝廷的政治和财政大权才是最重要的,武将最终还是在为朝廷卖命,而不是为了李世民。

李渊想法没有错,因为后来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也是打的一个时间差,而不是说率领全部将士一起谋反。李渊已经将监国的权利交给李建成了,他害怕李建成如果手中再有兵权,万一有一天李建成皇太子当腻了,想篡位,那手中政权、兵权在握的李建成将无人能挡。所以他才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

那为什么不让李元吉去打仗呢?

因为李世民更有领兵才能吗,况且李渊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会杀兄篡位啊。总得来说,李渊不是没有限制过李世民,只可惜后来造化弄人,连续几次巧合,加上李世民本人才能确实极为出众,导致李渊渐渐失去了对李世民的控制能力。

如果当时李渊能够只选择一方,比如废去李建成的太子位,直接让李世民上位;或者找一个罪名,直接将李世民一撸到底,甚至处死。最后可能都不会出现玄武门事变这样的惨案。但偏偏李渊选择了看似聪明的和稀泥之法,导致两头都不得好,最后只能兵戎相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李渊起兵之初,李世民负责在老家征兵,而李建成则负责招募建设国家的文官。从道理上讲,李建成的工作更有意义,因为招募普通士兵的工作所有人都能做,而招募官员和高级人才的工作则让太子去做,这有利于太子未来对国家的掌控。但是这样却给了李世民机会,他在下层士兵心中威望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作为血脉的延续,国祚的继承人,皇长子身上承担的责任远远大于普通百姓人家的长子,所以皇帝自然要多加培养,期望他能有所作为,一来光大门楣,二来帝业千秋万世,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祖宗。
第2个回答  2021-03-11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造反,而且他也想平和两个人之间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21-03-11
因为李渊知道李世民能带兵打仗,有勇有谋,能保卫国家,而李建成头脑简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