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求谏》的翻译

如题所述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
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
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规谏。”
(中间还有四段。)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
者十有馀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
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
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5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古人说"国君就像是容器,百姓就像是水,水或方或圆在于容器,而不在于水。"所以尧舜以仁义治天下,人们都跟随他行善;桀纣以残暴治天下,人们都跟随他作恶。下边所做的,都是跟随上边所喜欢的。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只爱好释迦牟尼老子的教义。梁武帝晚年,经常驾临同泰寺,亲自讲解佛经,百官都带大帽,穿高靴,乘车跟随皇上,整天谈论苦呀空呀那一套佛家教义,从不把军机国务典章制度放在心里。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大多不会骑马,狼狈不堪地徒步逃跑,死在路上的人比比皆是。梁武帝和简文帝都被侯景囚禁逼死。梁孝元帝在江陵,被万纽于谨领兵包围了,还不停止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不久城被攻陷,君臣斗被囚禁。庾信也叹息他们这个做法,后来做《哀江南赋》,就说道:"宰相把战争当做小孩游戏,官吏把清谈当做朝政策略。"这事也足可作为鉴戒。我现在所喜欢的,只在于唐尧虞舜的法则,周公孔子的教谕,觉得就像鸟有翅膀鱼儿靠水一样,失去它就必须死亡,不能片刻没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