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的标准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评选标准:
1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2 、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3 、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4 、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5 、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6 、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
7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
8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申报条件:
1、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2、申报前连续两年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4、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5、申报前完成国务院下发的节能减排任务;
6、未发生非法出版、制黄贩黄、侵权盗版的恶性事件。
三、测评方式:
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方法具体有三种:
1、 实景(情)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维权举报电话等;
2、 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如:到社区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等;
3、 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四、全国文明城市简介: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举止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法律依据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八条:对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21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