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长辈的养老金倒挂是一种什么体验?

随着家庭中老年人的退休,尤其是60年代老人,年轻人逐渐成为家庭收入中的“最低人群”,收入被退休金倒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现在都在讲是年轻人在养着退休人员,真是这样吗?

想过老一辈是怎样奉献的吗?现在的富裕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你说60后在享受红利,你知道60后吃了多少苦吗?

大多数的他们,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好,不要说各种零食,能吃饱饭都很满足,衣服都是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

那时候的家长不像现在这样把孩子当宝,因为家长们活得也很辛苦所以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他们从很小就要做家务,很多人因为没有钱初中毕业就去工厂上班赚钱贴补家用,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等他们中年的时候会被企业裁员,只能自己找出路。

那时候有几个人能上大学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呢?因为他们经过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咬着牙竭尽全力也要供自己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省吃俭用给他们买房买车,不想让孩子受苦受委屈。

现在老了,却被整个社会怪罪拿高额的退休金,年轻人要辛苦地养活他们,他们在吃年轻人的红利,成了社会的负担,真的是这样吗?

有多少老人能拿到八千一万的退休金呢?

早晨上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公司的同事气愤地指责老人闲得没事出来坐公交地铁导致公共交通拥挤,可是他们看不到许多老人是替子女送完孙辈去幼儿园学校不舍得打车才坐公车回去,并且顺便去超市抢打折商品好回家给孩子做饭。

每次我听到他们在指责老人时,都会为我的父母感到心酸。为什么一直宣扬老年人的退休金都是年轻人给的?老年人年轻时做的贡献都去哪里了?为什么要让老人跟年轻人变成对立的关系?

每一代人都有它特殊背景下的压力和苦闷。

所以互相理解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6

一种无奈的体验。

法律分析:倒挂养老金一般是指新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低于前一年的同类退休人员。自2006年以来,国家和省连续多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使得养老金的年度调整幅度高于自然增长幅度,导致上一社保年度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高于下一社保年度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形成倒挂养老金。

由于旧政府任期届满,新政策尚未颁布。自7月份以来,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补贴已经暂停,每月减少535元。对此,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昨日作出特别解释,明确表示将尽快出台新措施,解决新退休人员和新退休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新方法确定的上下颠倒的标准将从退休人员第一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份起重新发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2个回答  2022-08-16

有编制的老人领着高额的养老金,上着老年大学,结伴参加老年合唱团展现风采,时不时几个老姐妹还能到处旅游在广阔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冬天了可以去三亚等地灵活养老享受时光,丧偶或离异的“高知”老人哪怕七老八十也还不晚,夕阳红正等着他们,同龄的“老姑娘们”也仍然为他们争风吃醋,有病有灾也不怕起码一般都能看起,儿女也都有钱。他/她们的儿女更不用说了,要么也有编制,要么早早送到国外了,要么就自己做点卖卖赚钱,就算不出彩也没事,老爹老妈有房也有钱,说帮你一把就能帮你一把。没编制的普通工人家庭的老人,拿着一个月两三千的退休金,每天还在为自己的孩子的生活而迷茫,有的趁自己还能动出去打点零工,有的为孩子的工作操碎了心,有的还在为自己孩子的婚姻大事而发愁,他/她们做不到体制内老人那么洒脱,因为他/她们一辈子都在“挣扎”,丧偶或离异的老人有的也想重组婚姻,但是他们怕儿女不认可而止步不前,有的干脆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没这个想法,有病有灾就完了,儿女还得上班没时间照顾也没什么钱请人,老人积蓄基本也都被掏空了,一般生病就难上加难了。他/她们的儿女的生活按部就班,爹妈对他们的期盼就是好好学习找个稳定工作,最好可以进体制有编制旱涝保收,有本事有头脑又或是勤劳肯干抓住机遇的老人也早早为孩子想好了出路,一般家庭能做到最大的努力也就是掏空钱包为你置办房产走进婚姻,只能说能帮多少帮你多少,哪怕是打断骨头抽干骨髓。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农村老人,拿着一两百块的养老补贴,时不时还得下地干活,干不动了就拿点自己家种的小菜去摆摊,以期赚点生活费。身体还算硬朗头脑还聪慧的会去城里讨生活,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成为收发室的老大爷,工地上了年级的小工,街上的拾荒者,小区或者物业的老保安,环卫的临时工,但是这俩活可不好抢,在城市老人这里也算是抢手的活计,这些老人哪怕七老八十也不算老,除非动不了不能干活都得继续“发光发热”,丧偶或离异的老人更加期望重组家庭,或者说“搭伙过日子”,很多大龄妇女更热衷于到城市给更高龄条件好的老人做“保姆”和“护工”,但是目的往往不够单纯,最后总想发展成“老伴”,说起来也很可悲,她们也只想找个依靠,但是有些也是奔着钱和房。生病更是不敢有的想法,要是病了要是儿女孝顺还好,不然一般也都是自己硬扛。他/她们的儿女的生活两极分化,爹妈对他们的期盼大多也是好好学习找个稳定工作,最好可以进体制有编制旱涝保收,但是也更加现实,如果学习不好会早早的进入社会成为各级基础工种为社会添砖加瓦,学习好的会尽努力去供养读书,孩子们也都期盼着可以逃离原生家庭,他们对孩子的支持是有限的,毕竟他们拥有的也不多,只能说能帮多少帮你多少,最后的养老问题也只能看孩子们孝不孝顺了。以上说的都是大部分有同类特征的老人们大部分的生活现状,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各阶层出色老人属于是幸存者偏差了,暂不赘述。我属于第二种城市普通下岗工人家庭,我工资也一般交的养老保险也不多,父母也能拿到两三千块钱,我个人的态度是交不交都行,我交了我的养老保险,我爹妈也领到了他们的养老金,说起来还是赚的起码比我交的多。当然我对自己能否领的上养老金持保守态度,首先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就是一大坎。但是农村老人呢?他们的儿女一样要交养老保险,虽然这钱是给他们以后用的,但是看着城市老人和体制老人们的养老金与老年生活,再看看自己爹妈那点“抚慰金”,他们意能平吗?反正我就平不了,在我还四处奔波赚钱攒老婆本的时候,人家明着看工资可能还没我高,但是家里早早给准备好了几套房和车,上班就是赚了油钱就行了,爹妈孩子父慈子孝,可不嘛!爹妈多活一个月那多少钱啊,能不孝心嘛?不光是贫贱夫妻百日哀,贫贱的家庭也难尽孝啊?你说就这样,我还玩个蛋啊?

第3个回答  2022-08-16

其实被长辈的养老金倒挂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规定说长辈的养老金就一定要低于年轻人的工资吗。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很多长辈,他的级别够高。或者说社保缴纳的年限足够长,那么他所退休之后获得的退休工资养老金自然也就非常高。以我身边的人为例,家里的老人由于是离退休干部。他的养老金是非常高的,能够达到每个月好几万。 而同样的地区的年轻人的工资每个月才几千块钱。家里的晚辈当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老一辈有老一辈的付出,他们辛苦的工作和付出才能使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繁荣阶段,我们不能觉得老年人获得高的养老金,就会让自己内心长成某种不平衡。这种体验可能放在每个人的家庭中是感受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我自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作为晚辈也不希望从老人的收入中来弥补自己的物质缺乏。也就是说年轻人不应该当啃老一族。年轻人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拼搏赚取自己的财富。老年人的养老金就应该完全的用做老年人安度晚年,享受美好的夕阳红。当然,如果长辈的养老金非常高,那么作为家中的晚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不仅可以少负担家里老人的养老,甚至还能够从长辈那里获得一定的资助。

第4个回答  2022-08-16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算少,子女的工资不如爸妈的养老金高,形成了一种倒挂。

第一,职场竞争更加激烈,年轻人初入职场获得高薪难度大。

从子女的角度来说,作为年轻人,面临的是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随着大学扩招,学历的贬值,大学本科生现在遍地都是,年轻人要想在第一份工作就拿到高薪的难度在增加,尤其是对于学历一般、能力一般的年轻人来说。文中案例的年轻人,工作四年,月收入还不足3000元,这实在是太低了,说明其职场竞争力不够强。

第二,父母退休金更为稳定。

从收入的增长来看,退休金的增长更为稳定,2022年已经是连续18年上调了,虽然2022年养老金涨幅有所调低,但也有4%。

试想一下,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工资能每年都连续上涨吗?这是很难的。所以,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比自己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父母养老金低,也不难理解。

年轻人自己的收入被父母养老金倒挂,是应该感到庆幸的。因为这说明你的父母退休收入比较高,退休生活更有保障,而父母不缺钱,对子女来说也可以减轻赡养负担,甚至老人还会拿钱支持子女。而且,对于单身子女来说,养老金高的父母对于子女找对象也是一个加分项。

所以,父母养老金高,对于父母、子女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当然,对于子女来说,自己的收入不如父母养老金高,如果没有啃老的话,也不应该被嘲笑。只是还需要更加努力,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收入,毕竟工作4年收入还没超过3000元,而且还满足现状,那就是不思进取了,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