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让自己进步,只因你用了错误的思考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我们的思维倾向,大概分为三种模式: 正向思考,中立思考 和 负面思考 。

在我们思考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大脑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自我思想的性格定性,从而对外界发出一种思考上的反馈。

也就是说, 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对事情的感觉之所以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其中一种思考模式来解读那件事。

这些思考反馈,其运作有表面和潜在两种自动化思维方式。第一种表面的自动化思维方式,就是 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反馈 。

这种思维反馈方式,就好像开关那样,外界给予刺激,都会立刻生成反应。譬如你打开手袋发现手机不见了,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慌张,惊讶,忧虑;或者是立刻回忆自己是不是把手机落在哪里了。你总会做出相应的举措。

这是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反馈,一定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够触发到你的反应。这时你的反应,可以是积极,可以是消极,也可以是中立。

而 另一种自动化思维反馈方式,就是以信念为主导的潜在心理反应 。它就好像我们的灵魂一样,长期霸占着我们的头脑,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例如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还没做成,我们对此就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和想法。想一想我们在坐过山车之前,是不是都各有各的反应?有人害怕,有人兴奋,有人无动于衷。

这种思维反馈,是建基于我们的潜意识里面,从我们孩提开始所遭遇的成长经历而慢慢滋生,直到我们成年再巩固成型,然后成为我们的信念价值。

正正 由于这种思考模式蛰伏于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而且在无形中对我们的言行举止造成影响,所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即便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反应都会各不相同。

对于解决第一种思考反馈造成结果,诱因没了,问题自然解决。好比你遇到车祸,受了伤,面对这件事你用了消极的思考模式,心情非常不好。但一旦你身体痊愈了,恢复健康了,出车祸这件事就不会继续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你的心情也会随之开心起来。当然,有些人在养伤期间,甚至会积极面对。

然而如果是第二种思考的运作反馈,一直以来你持有的都是负面思考的信念,那么就算你还没出车祸,刚拿到驾照上路,你也会担心得不敢开车或者开不好车,从而最终真的导致你在开车时发生车祸;自己还没努力或者才刚开始努力,就已经无时无刻怀疑自己会不会把事情搞砸。

而这,就是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进步的那种不好的思考模式。

解决这种潜意识里的负面思考反馈,可就不是简简单单地购个物、看个电影就能够爽回来。它需要采取一系列自我意识的行动,从内到外去改变,才能够扭转潜意识里这种不好的思考运作的反馈。

首当其冲的,就是辨别我们持有的信念。

信念有真的,也有假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例如“我杀了人,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这个信念,我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认为是假的。

但“我刚拿驾照开车上路会很容易发生车祸”这个信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呢?“你怎么努力不会成功”这个信念,又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是别人自己认为,还是客观事实呢?

很多人做了几件事没有成功,就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被别人批评几句,就相信别人;相反,有些人明明能力不济,却偏偏一肚子的勇气去干傻事,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

我身边不少情侣,有些女生明明只擅长解决那些风花雪月、财米油盐的生活问题,但由于男朋友的包容,她们却越俎代庖去指点另一半怎么怎么工作,怎么怎么交朋友,怎么怎么与人相处等等,觉得自己什么都行。

而有些女生呢,在我看来是非常聪明的,却经常被男朋友欺负、责骂,受了不少委屈,还依然相信对方是真心实意地爱着她,期盼对方会改变,于是一直不愿意分手,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遇到第二个更好的人。

我不禁疑惑,她们所持有的这些信念,统统都是真的吗?她们这种思考模式,不是对自己过于乐观,就是对他人过于悲观。

我们人的大脑,对于自己持有的信念,会有一种想象的机制。这种想象,是我们思维的“中间层”,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法则。

比如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人缘不好,朋友很少,对于这个信念,你就会进行一系列的想象:“如果我跟别人说话,别人肯定会闷死。”或者“别人邀请我去聚会,我都不知道去到哪里要干什么,肯定只是坐在一角没人注意我。”

在这种自我想象的主导和欺骗之下,你就会慢慢加深自己“无趣”这个特征,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而真的变成一个沉默寡言,自卑内向,不懂社交的人。这样的你,遇到问题只会逃避,而不是勇往直前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还有,对于“男朋友不回信息就是在泡妞”这个信念,我相信很多女生都会对此进行自己的想象。对方越是不回复你,你就越想越生气,越想越不爽。结果明明男朋友只是手机没电,因为你这样三番四次一闹,男朋友以后不回复你信息,真的去泡妞去了。

所以 为了避免这个想象机制影响到我们,我们就要学会识别自己持有的那些信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自己的主观想象,还是客观事实。

至于怎么识别,就需要你撇开情感的蒙蔽,去寻找客观的事实证据。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因心理”,以结果推导原因。

但 这种推导,只是往往简单地把原因归结给自己,而忽略了客观事实的其他因素。 比如你跟别人聊天,期间弄得对方不开心,然后你就开始怀疑自己不会说话,不会与人交往。这种归因,就是把原因简单化了。

因为说不定对方原来就已经不开心,只是在跟你聊天过程中,被你的话触发了才显露出来而已。平常的时候,就算你说同样的话对方也不会有反应的。不知者不罪,这时你察觉到,跟对方说声“不好意思”就足够了,没必要这个结果归罪到自己能力上。

然而在日常生活,我们很容易会犯下这个错误。正如前面我所说的那样,很多女生都会越俎代庖什么都给男朋友拿主意。她们从处理生活中那些琐事所获得成功,概而论之地认为自己在处理其他事情也会成功,从而什么都想管。

寻找客观证据,就是识别自己持有什么样信念的最好方法。有些人骑摩托车骑得很好,但开起小车来会有各种不适也是不无奇怪。你不能看到自己骑摩托车很好,就以此作为证据,认为自己开小车也不会有问题——除非你多次上路证实了这一点。

寻找证据,只能以做的那件事为基准,而不能用其他事情做取代。

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事不行,为了消除这些消极而不理智的思维,用一种更具建设性的信念取而代之,这时我们就会要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你的证据是什么?”

你认为自己写作不行,你有什么证据吗?问题是,很多人连做都还没正式做,只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开始,就已经觉得自己不行。你倒是先行动起来,再看看结果啊!连几行字都不去写,就这么快断定自己不会写作了?

找到真相、原理,看清每件事背后的清晰画面,去除蒙蔽自己双眼的灰尘,这就是“找证据”的作用。

当然,就算是消极的思想,如“我不能成功”这些,我们也能为此寻找各种各样的证据,诸如跟别人交往不成功,工作不成功,恋爱不成功,于是综合起来就成了这个信念的支撑。

怎么办呢?为了避免过度概括,这时你就要重新定义你这个信念了。

对于某些事情,我们总喜欢用一个笼统而概括的方式去描述它。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学识,于是设定“我每天都要努力学习”这个目的。然而这个目标,只是一个笼统而虚无的说法,并没有具体的操作行为。

同样,很多消极的信念,诸如“我这个人很没用”,“我说话不好”这种想法,都是非常大而无当的概括描述,到底在哪方面觉得自己没用,说话不行呢?

有些女生因为男朋友一件事情做得不满意,就发脾气说:“你从来都不爱我”,否定了之前的付出,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问题是,这种说法,对于事情的改变是无补于事的,甚至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消除自己不好的信念,这时你就要用一个更为具体而贴切的方式去定义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例如你刚拿到驾照,你自动化的消极思考模式,导致你原生产生的信念也许是“我才拿到驾照就开车上路,很容易出车祸”,那么你就应该这样重新具体定义这个思想:“刚才驾照这段时间,只要小心翼翼,多加留意周围的路况,就算开车上路也不会这么容易出车祸。”假如你意识到自己真的不行,这时你就应该针对性加强练习。

同理,你原先的信念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会成功,那么重新具体定义后,你持有的信念就应该是:“目前这种方式无法成功,那就试试其他可行方法,说不定会更容易得到结果。”

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事情具体细分,然后只针对那个部分去思考,才是重新定义信念的核心做法。 你认为写作不行,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然而,也许你只是不懂得构思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已。如果你针对性学习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部分又怎么写,然后由此去看书学习寻找答案解决,逐个击破,你不会写作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算你真的学不来写作,这件事做不来,也并不代表其他事都做不来。

千万不要一刀切地想当然去定性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情你做不好,你要思考你在这些事情上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种努力又是不是跟核心问题相关。否则你所认为的证据,只不过是一种笼统而虚无的概括描述。

因为真实的证据,只有当你具体找到问题的核心之后,才能够被发现,而不会“爱屋及乌”地扩散适用到所有事情上。

所以,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只顺着我们的自动化思维去解读那件事,被自己的信念价值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沉静下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信念,找到问题的核心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能量,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模式。

只有这样,我们的进步才会慢慢到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