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风雨》的诗词赏析和译文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译文:

劲风伴着阵雨,将残存的暑气一扫而空。

疾风暴雨后天气瞬间变得凉爽。

窗纸上有空隙,嗤笑拿着扇子没有用了。

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诗词赏析

首句扣题,以“疾”形容风,用“急”形容雨,表明风、雨之速,又用一个“驱”字将风雨联系起来,将风雨之急速描写得形象生动。处暑已过,但是暑气残留,在“秋老虎”的威力之下,天气依旧炎热难耐,可是这一场疾风快雨一下子便将暑气吹散。

“空”不仅形容“残暑”消散,与首句的风、雨呼应,还表现出了风雨之急、快。以“顷刻”表现气温变化之快,与首联的“疾”、“急”呼应。颈联写凉爽之态,与酷热相反,凉意来的太快。一个“嫌”,一个“笑”,好像带着喜恶的态度,却显示出天气变化之速。

全诗都在表现一个“快”字,前三联只是在写天气,尾句顺延而下,与题目相呼应。《秋声赋》与“忆醉翁”加深了诗歌的内容,与前文的“炎凉态”结合,诗人思念的到底是什么?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没有答案,留给后人无限思索的空间。

扩展资料 

仇远是元代著名文人,他性情闲淡,隐居于余杭仇山之上,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本诗题名“处暑后风雨”,点名了创作时间。处暑是一个由炎热的夏天向凉爽的秋天过度的节气。

仇远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他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仇远在南宋已有诗名,元朝让他做儒学教授,而当时并不重视儒生。仇远的词,如《齐天乐·蝉》,前人在《词苑》中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极可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处暑后风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译文:大(劲)风伴着大(阵)雨,将酷暑一扫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窗纸上有空隙,嗤笑拿着扇子没有用了(所以拿着扇子扇风就有点多余了)。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鉴赏:首联以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变化写出处暑的特征,景色狂风骤雨更显气氛压迫。一驱一残既点出了景的动态又对下文小人的变化表示不齿。颈联与首联互为映衬,照应上联点出本诗主旨。颔联的两组比喻将小人作态描绘神传,自嘲自己的才华浅薄又可笑他人的故作高明。尾联感怀朗朗读书声,村头醉翁的憨态恬然。

扩展资料

《处暑后风雨》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名,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诗人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读来令人仿佛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听到小儿在朗朗初秋中诵读诗书的声音,可谓是身临其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后风雨》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名,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诗人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读来令人仿佛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听到小儿在朗朗初秋中诵读诗书的声音,可谓是身临其境。译文:大(劲)风伴着大(阵)雨,将酷暑一扫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窗纸上有空隙,嗤笑拿着扇子没有用了(所以拿着扇子扇风就有点多余了)。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词风则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他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

仇远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仇远的书法也有专门的论述。说仇远的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