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多金属矿床规模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对比

如题所述

(一)矿床规模类型对比

由于西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很相似,但由于西天山成矿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因而造成了西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的矿床规模和成因的认识方面具有一定异同性。

1.矿床规模(大中型)

西天山成矿区大中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很少,与巴尔喀什成矿区拥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相比,要逊色许多。

西天山:中型铜矿床3处(嘛喇苏、群吉萨依、穷布拉克),大型金矿床1处(阿希)(见表3-1)。

巴尔喀什:超大型铜矿床2处(科恩纳德和阿克斗卡),大型铜矿床3处(博尔雷、萨亚克、科克赛),中型铜矿床10多处,大型金矿床1处(阿尔哈雷),中型金矿床1处(多林诺耶)(见表7-2)。

2.矿床类型

西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区主要铜金多金属矿床类型较复杂(见表3-1,表7-2),但由于两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所以两者形成的主要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基本相同,具体异同点如下:

西天山:铜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类型主要有: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见表3-1)。

巴尔喀什:铜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类型主要有:浅成低温热液型(低硫型)和石英脉型(见表7-2)。

(二)时空分布规律对比

1.成矿时代

西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铜金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晚期,个别为海西早期(表3-1,表7-2)。海西早中期形成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北天山洋的俯冲作用期间,形成环境为岛弧或弧后盆地,海西晚期形成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与二叠纪板内伸展-岩浆活化作用有关。两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具体异同点如下:

西天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中期,少数为海西早期(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和海西晚期(达巴特铜矿和群吉萨依铜矿),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海西晚期(穷布拉克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低硫型和高硫型)的成矿时代为海西中期,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海西晚期。

巴尔喀什: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以海西中期为主,海西晚期次之,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晚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晚期。

2.成矿分带性

西天山和巴尔喀什成矿区铜金多金属矿床从北到南均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北部主要为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石英脉型金矿带,南部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带,具体成矿分带性异同点如下:

西天山:主要铜金多金属矿床从北到南可划分为3条东西向的成矿带,即北带(别珍套-科古琴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石英脉型金矿带)、中带(吐拉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带)、南带(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其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分别为别珍套-汗吉尕早、中石炭世岛弧,吐拉苏早、中石炭世弧后盆地,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

巴尔喀什:主要铜金多金属矿床从北到南可划分为2条东西向的成矿带,即北带(巴尔喀什-伊犁板块北部斑岩-热液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南带(巴尔喀什-伊犁板块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带),其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分别为巴尔喀什-伊犁板块北部晚古生代岛弧带和巴尔喀什-伊犁板块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