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作者成就: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

王维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

全诗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2个回答  2019-08-16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第3个回答  2019-08-16
你好!这两句写游子思乡怀亲。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
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5-04-27
异乡:他乡。 异客:他乡的客人. 异:就是另外的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1]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 异
  yìㄧˋ
  ◎ 不同的:~乎。异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口同声。
  ◎ 分开:离~。~居。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 奇怪:惊~。诧~。怪~。
  ◎ 奇异:奇花~草。
  ◎ 变化:日新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