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出一张初二期中考物理试卷

如题所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2.下列现象与声音传播无关的是( )
A.渔民用电子发声器诱捕鱼群 B.人站在地面听见高空飞机的轰鸣声
C.通过长途电话听见对方的声音 D.船只收到潜水员从海底发出的声音
3.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5.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
6.人能听见双声道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 )
A.声音是立体的 B.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C.有两个扬声器 D.一只耳朵也可听见立体声
7.为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不让声音发出来 B.让声源处物体振动速度减慢
C.加外罩将声源隔离起来 D.尽量远离声源
8.路旁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 )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指( )
A.歌唱家声带停止振动时,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B.声音发生多次反射形成的回声
C.声音在房间里传播得慢,三天还不能传到对面墙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在标准礼堂讲话比在旷野讲话要清楚而且响亮,这是因为( )
A.礼堂反射面多有回声,旷野里无反射而无回声
B.声音被礼堂四壁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听不到回声,使原声加强
C.礼堂内空气多,旷野空气少,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D.实际是一样的,只是感觉不同罢了
11.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裁判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得的运动员成绩比际的要( )
A.完全相同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定
12.晚上,某人在马路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经过之后再走远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13.夏天晴朗的天气,在树荫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光透过某些树叶上的圆孔形成的
D.太阳的实像 C.太阳光照到树叶上小水珠闪烁而成的
14.太阳光透过过玻璃射进屋的过程中,光的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5.发生月食的时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
B.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在中间
C.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D.月亮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成秀同学发现,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1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
用钢琴和黑管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很容易辨别出它们的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18.人们用 做为单位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19.在电影《十一月的阴谋中》里,一名女警探为了从敌人手中夺回物证“磁盘”,她用矿泉水瓶套住枪口,向敌人射击,只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敌人就倒下,枪口套矿泉水瓶的作用是: 。
20.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
21.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叫做光年,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内所传播的距离。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外距我们10.8光年的一颗恒星波江座ε星极感兴趣。设想几十年后或一百年后,地球上的一艘速度达到真空中光速0.9倍的超级宇航飞船飞向该星,那么经过 年飞行可到达该星。
三、作图题(共6分)
22.如图所示,MN为墙壁上一孔的直径,试作出人眼在B处所能观察到墙壁右侧的范围。当人眼由B移到C处时,人眼观察到的范围怎样变化,作图表示。

四、探究实验(共8分)
蝙蝠的特殊技能历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漆黑的夜晚,蝙蝠以其灵巧的动作极其准确地捕食蚊蝇或躲避障碍物。有人做过统计,它15min可以抓到220只苍蝇。蝙蝠为什么能在黑暗中飞翔自如,并能捕捉到昆虫?科学家研究发现:可能与蝙蝠的眼、耳、口有关。并做了如下有趣的实验:
1.在房间里布满铁丝网,有的网孔比蝙蝠展开的翅膀还小。把蝙蝠的双眼蒙住,发现它竟能飞行自如,穿来穿去地捕捉昆虫。
2.单把蝙蝠的耳朵堵上,再让它穿网捕食,发现它不时地撞在网上甚至撞到地上,像“瞎子”一样。
3.单用棉球把蝙蝠的嘴堵上,再让它穿网捕食,情况同2。
23.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说明了什么?

(2)实验2说明了什么?

(3)实验3说明了什么?

总之,蝙蝠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是靠 和 。
五、阅读材料(2003,烟台)(6分)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黑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就很少。
24.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出“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六、计算题(第题4分,第题6分,共10分)
25.某同学升高1.60m,在路灯下向前步行4m,发现此时影子长为2m,则此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m?

26.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的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 (v火车=120km/h,v飞机=500km/h)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个词组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可以看作光源的是
  A.金光闪闪 B.火光冲天 C.红光满面 D.波光粼粼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击鼓的力量越大,声音越洪亮,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3.小明在学习光的反射过程中产生了下列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B."光路是可逆的"是说光可以任意来回传播
  C.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发光
  D.太阳照在操场的地面上,一点也没有耀眼的光线,这是因为光没有发生反射
4.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分,听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部件间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在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在扬声器上放些碎纸屑,扬声器响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D.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动,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6.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在下图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7.使用显微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实像
  C.没有光屏都成虚像 D.成实像还是虚像,要根据物距确定
8.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件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9.戴红色眼睛看白纸,白纸变成红色,这是由于
  A.白纸能反射红色的光
  B.红色镜片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红光
  C.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红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红色
  D.通过红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红色的
10.如图是表示某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11.下列现象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立竿见影 ②小孔成像
  ③群山在河水中的倒影 ④人看到鱼缸中变大的鱼
  ⑤太阳照射下的树影 ⑥投影机映在屏幕上的投影
  ⑦用放大镜看书,字被放大 ⑧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⑨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⑩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
  A.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为:②⑥⑦⑨
  B.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为:③④⑧⑩
  C.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为:①③⑤
  D.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为:①②⑤
12.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复习有关声的知识时所做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 B.声音的特性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14.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要在屏幕上成像,胶片必须放在镜头的焦点以内
  B.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另一侧光屏上总可以找到物体清晰的像
  C.照相机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焦距的2倍
  D.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15.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光线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下图所示。现在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8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与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下方,Q点与S点重合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28cm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至离凸透镜14m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墨(每空2分,共24分)
17.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 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有时,我们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周围的光滑墙壁也能实现控制,这是利用光的 原理。
18.被誉为"十朝古都"的南京,城市主要街道的两旁种植了许多粗壮的法国梧桐树,绿树成荫,树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大量植树还可以使各处传来的 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显得较为安静。
19.如下图所示,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的部分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对它 作用。

20.某校医务室为了给同学们检测视力,医务室房间仅长4m,根据规定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该为5m,校医在房间的墙上挂上视力表,在对面的墙上挂上平面镜,学生面对平面镜在离镜子 m处往镜子中看视力表的像就符合要求了。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他通过平面镜所看到字的形状为 。
21.一个人想估测两山之间的距离,他站在两山之间的山谷中大声呼喊,2s后听到第一次回音,又经1s后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速为340m/s,两山之间的距离为 m。
22.科学研究表明:在遥远的宇宙空间,经常会发生星球大爆炸,随时随地都有新的星球产生,也都会有新的星球灭亡,但我们在地球上却很难听到爆炸声。你猜想我们听不到爆炸声的可能原因之一是 。
23.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下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应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

三、作图题与探究题:(共28分)
24.(4分)如下图所示,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5.(6分)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6.(6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亮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直尺和两段等长的蜡烛的作用是什么?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虚"或"实")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7.(6分)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下图甲所示,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如下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实验中的 。
(2)由此实验可知,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 透镜,其作用是 。
28.(6分)小明学习了声的利用一节后,想验证声波传递能量的事实。请你帮着小明设计一个实验: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四、简答题与信息题:(共16分)
29.(6分)小明在上物理课时,探究到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但他在家中到穿衣镜前换衣服时,发现他走近穿衣镜的过程中,镜里的像是不断变大的。"是我探究的结论错了呢?还是我看错了?"他始终不能确定。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其中的对错。
30.(10分)阅读: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紫、蓝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光与蓝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发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