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

如题所述

新老师上课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管理、教材的解读和处理及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各自成因及相应措施。

一、新老师上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学生到教师,从听众到主编导演的角色转变,可谓新老师上课的真实写照。初为人师,一时手忙脚乱,有着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或困惑。综合起来主要有学生管理、教材的解读与处理和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学生管理方面,主要是学困生的管理。这些学生大部分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课。他们自暴自弃,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信心。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要么就是靠抄作业敷衍了事。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上课时做小动作、说话。老师制止时,还与老师顶撞对着干。更有甚者,还拉帮结派,扰乱课堂秩序,成为新老师的老大难。

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不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重点讲,什么该一带而过。特别是担任毕业班课的新老师,更为困惑。教学参考书与教学实际两张皮,课外拓展什么,如何拓展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方面,课堂气氛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空前活跃,老师上课几乎上不成。教师讲一个问题,学生插话接舌,而且大都与教学无关。要么就是死气沉沉,教师设计的问题无人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极不配合。老师们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究竟会不会。至于课堂效果,绝大部分新老师可能很失望,学生成绩远远出乎意料之外。很多很简单的问题,当时好像会了,但在试卷上却做错了。明明该考好的同学却没有考好。

二、揭开庐山真面目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分析。

首先说学生管理问题。众所周知,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但转化学困生主要靠老师。教育问题说到底就是老师问题,一个好老师,好在什么地方?不仅仅看你教出多少人才,更要看你转化了多少学困生。在这点上,年轻老师由于缺乏经验,备课时只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所以设计的问题不接地气,布置的作业不适合学生学情,就连课堂纪律也不好维持。这时候学生管理就出现了问题:良药苦口无人买账,强制管理限于顶撞,真是软不得硬不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其次,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新老师的知识是碎片性的,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实用价值。这个时候,如果再一味地照抄照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或者网络上的东西,整堂课下来就会定理公式书面语满天飞,尽管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少,但不到半节课就讲完了。

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由于只备教材不备学生,教材解读和处理不到位,再加上教法不当,没有很好地尝试分组教学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改革,没有使用赏识教学、快乐教学,没有尊重差异等具体原因,造成了课堂上要么乱哄哄,要么死水一潭,教学效果自然不可恭维。

三、路在何方?

如何改掉上述弊端,实现个人快速成长,早日变成一名合格教师呢?结合上述问题及成因,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下述努力。

(一)备学生,连接地气培养自信人脉

新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同时,更要花大气力备学生。新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认清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和语数外教师还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甚至家庭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连接地气,因材施教,师生相融,引发共鸣,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学生管理问题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激兴趣,赏识教学扬起自信风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每节课都尽可能地挖掘课堂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不折不扣地实施赏识教学,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日积月累,形成情趣的良性循环,课堂纪律自然会达到活而不乱静而不死的境界。

(三)岗位练兵,促进自我快速成长

新教师的进步除了指导教师的谆谆教导外,更需要自己勤修内功,促进自我成长。新老师可按如下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上课前首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编写教学设计,并且第一时间与带教老师沟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其次,找个僻静地方试讲,而且不是一遍完事,而是要进行三、四次之多。每一次也不是只讲一遍,而是每人讲个两、三遍,这样正式上课前已经试讲了五、六遍,甚至七、八遍,所讲内容基本上都记在脑子里了,教材内容不说烂熟于心,也是已经非常熟悉了。其三,在校内外听取名师讲课,及时交流加以借鉴,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力求尽善尽美。其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到纸上,落到实处,去掉废话、不准确的话。其五,在讲课后及时互评并邀请指导教师点评交流,所有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尚未讲课的青年教师细心领会,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区区一节课,多“折腾”几遍,在这样状态下才能长足进步,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四)瞄准三点,结合学情,予以开拓

新老师上课前,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虚心请教老教师,结合学情必须瞄准三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点,是培养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只有对所学教材的知识点准确地理解、巩固、熟练地掌握,才能谈得上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所谓重点是指在课文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或问题。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或者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面广而深,有的内容相近容易引起混淆,还有的是平时接触少,生疏抽象等。在教学中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

(五)成绩要上去,教师要下来

走下讲台,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情,特别是发现他们的疑点难点,为讲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处理教材提供了依据。这样,讲课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讲课时走下讲台,通过不断地巡回在学生中,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能够及时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出精彩点拨,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答。既能照顾全体,又能帮助学困生,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学生收益最大化。

总之,新老师要学习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征服学生,以博大的爱心感化学生,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学生,实现师生合作双赢,实现由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质的飞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本文中所指的新教师主要是指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不到一年的教师,尤其是指初登讲台的教师。这类教师通过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都已具备教师的基本资格,对教师职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还有如何搞好教学工作的设想和打算。他们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一代,对未来充满理想,精力充沛,积极上进,可以说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和未来主力军。但处于这个时期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工作的经历,教学经验相对匮乏,教学技能水平偏低,所以在教学工作伊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新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让新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掌握一些改进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从教师工作层面上看,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几个环节,其中备课与上课是教学中两个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新教师在工作中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因而,本文主要论述一下新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