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如题所述

细胞受到一个大于阈值强度的外界刺激,细胞膜上部分发生去极化,使少量钠离子流入膜内,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钠离子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使得钠离子大量内流,直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内正外负),这样就形成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定义: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主要成分:峰电位

形成条件:

    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

    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形成过程:

≥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4

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2个回答  2017-12-18

就是一开始电荷是平衡的,当受到外界的刺激,少量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使得电荷失去平衡内正外负,动作电位就是这样产生的。当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停止了动作电位也会随之消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