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是印度的第几任总统?简介

如题所述

  第一任印度总理尼赫鲁
  1889年11月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诞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罗门贵族家庭。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又进入伦敦内殿法学会,1912年获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师,并投入争取印度独立的政治运动。

  1916年国大党年会上他第一次遇到甘地,甘地坚持反英斗争的行动使他很感动。1918年起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1923、1927年先后两次任国大党总书记各两年。1926 -1927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运动迅速发展,独立要求愈加强烈,194 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任内,自1951年起在经济上实行“五年计划”,实施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建立国营企业,农业方面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外交上尼赫鲁实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各国际军事集团。1954年6月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共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尼赫鲁参与发起并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在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的发起下,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次举行。

  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病逝。5月28日,估计有300万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经过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鲁的外孙桑贾伊点燃了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尼赫鲁的总理职位由夏斯特里继任。

  尼赫鲁的独生女儿英迪拉-甘地1966-1977,1980-1984年任总理。英-甘地的儿子拉吉夫-甘地 1984-1989年任总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8
尼赫鲁(1889~1964),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1947~1964)。1889年11月4日生于联合省(今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幼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905年去英国求学,1912年携律师证书回到印度。
为争取印度独立而奋斗
1912年年末参加国大党年会。
1916年在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首次会见M.K.甘地。甘地的影响以及以及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促使尼赫鲁走上职业政治家的道路,他先后两次担任国大党总书记(1924~1926,1928~1929)。
他对1922年甘地下令停止不合作运动表示遗憾。他访问联合省的许多农村,了解农民运动的情况和农民的疾苦。1927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被压迫民族大会上被选为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随后访问了莫斯科。同年12月,国大党马德拉斯年会通过由他提出的关于给予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28年11月,他和S.C.鲍斯组织印度独立同盟,反对由他父亲起草的《尼赫鲁报告书》。1929年12月由他主持召开的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再次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在该届年会上,由甘地推荐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他便以党内青年领袖的身份活跃在印度政治舞台上。以后多次担任国大党主席。尼赫鲁追随甘地,同他亲密合作,被公认为甘地在政治上的继承人。1933年以后,尼赫鲁逐渐成为国大党内实际上的最高领袖。1921年12月至1945年6月,他先后9次被捕,过了将近9年的铁窗生活。他在狱中撰写《自传》、《世界历史一瞥》和《印度的发现》等重要著作。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赫鲁提出在战时成立印度国民政府、战后准予印度独立为条件支持英国作战的建议,得到国大党全国委员会的拥护,但遭到英国的拒绝。1942年8月,国大党在同克里普斯使团谈判破裂后,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决议刚通过,全体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委员,包括尼赫鲁和甘地全部被捕。但由此激起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斗争。其迅猛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国政府为了移交政权,曾多次派出代表团同印度领导人进行谈判,尼赫鲁一直是主要的谈判者。1946年9月他应英印总督的邀请组织临时政府,任副总理兼外长。8月蒙巴顿方案实施,尼赫鲁任印度自治领总理兼外长等职务。1950年1月印度宣布为共和国后,他任共和国总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还兼任过原子能部部长、计划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任职总理期间 《印度共和国宪法》生效后,尼赫鲁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坚持于1951年10月至次年2月举行第一次大选,国大党以绝对多数获胜,在中央和各邦组织国大党政府。他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此外,还实行土地改革。
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尼赫鲁的社会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就是“国家财富平均分配”。但他没有能实现这个目标,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国内贫富差别却以空前的速度加大起来。
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飞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对周围的一些小国保持“宗主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1年又同J.B.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尼赫鲁于1964年5月27日病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