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内阁成员都要叫大学士,具体如何规定的?

如题所述

一般情况下,明代成员的阁殿头衔不外乎五种,华盖殿大学士(嘉靖末年改名中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嘉靖末年改名建极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顺序高低为从前往后。

明代内阁成员按先来后到排序,所以头衔也是有先有后,后来的肯定比先来的排序要靠后,比如万历二年三月殿试,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吕调阳??等人充读卷官,张居正在吕调阳之前入阁,所以张居正的头衔要比吕调阳的排序靠前。

与此同时,首辅、次辅以及其余阁臣所带的头衔未必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硬要说首辅带中极殿大学士的,那是不一定的。比如万历二十二年二月辛未,“以玉牒成,王锡爵加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荫一子中书舍人??”此时王锡爵已是首辅,然而一直到此时在晋升建极殿大学士。再比如,隆庆四年六月乙巳,“以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一品六年考满,遣中使至春芳第,赐银币、羊酒如例。吏部请加恩。得旨,春芳简任首辅,茂著忠诚,其进少师兼支大学士俸给,与诰命,荫其子茂德为中书舍人。春芳辞,上复降旨褒谕,不允。”

作为首辅的李春芳依然只是建极殿大学士,而不是更高的中极殿大学士。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嘉靖四十四年三月辛亥殿试,“以廷试,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袁炜??充读卷官”,首辅和次辅的大学士头衔一模一样。

我把阁殿的情况补充一下。华盖殿(中极殿),谨身殿(建极殿)是三大殿中的后两个殿,排名第一的奉天殿(皇极殿)没排大学士。至于武英殿,开始是专门用于皇帝斋戒的居所,后来是召对也有,讲读也有,性质比较复杂。文渊阁开始是翰林院所在地,后来完全属于内阁(因为翰林院搬出去了)。东阁开始是皇帝召见亲信大臣的地方,到了嘉靖年间,变成内阁,六部九卿,寺监大臣们集中讨论重大事务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