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困境的财务困境的国内外研究发展

如题所述

在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概念的界定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逐步的连续过程,通常从财务正常渐渐发展到财务困境,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将企业分为陷入财务困境和没有陷入财务困境两类,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财务困境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对财务困境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在Beaver (1966)的研究中,他把财务困境定义为破产、拖欠优先股股息、银行透支和债券不能偿付。Deakin(1972)认为财务困境包括已经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清算的公司。Carmichael (1972)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业务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资金不足和债务拖欠。George Foster(1986) 在他的《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中指出:所谓财务困境,就是指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折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赖于公司的经营方式或存在形式的转变。 Morris(1997)列出了严重程度依次递减的12条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
(1)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企业自愿申请破产清算,或者被指定接收者完全接收;
(2)公司股票在交易所被停止交易;
(3)被会计师出具对持续经营的保留意见;
(4)与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
(5)债权人寻求资产保全;
(6)违反债券契约,公司债券评级或信用评级下降,或发生对针对公司财产或董事的诉讼;
(7)公司进行重组;
(8)重新指定董事,或者公司聘请公司诊断师对企业进行诊断;
(9)被接管(但不是所有被接管都预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10)公司关闭或出售其部分产业;
(11)减少或未能分配股利,或者报告损失;
(12)报告比市场预期或可接受水平低的利润,或者公司股票的相对市场价格出现下降。
Ross (1999)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定义财务困境:
(1)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不能支付债权人的债务;
(2)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
(3)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同还本付息;
(4)会计破产,即企业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美国教授查尔斯?吉布森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考察与分析之后,将财务困境总结为以下五种表现:
(1)企业被迫清算,他认为清算是企业在解散或者依法破产过程中,为了终结企业现存的各种法律关系,而由专门的工作机构对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全面清查、作价及处理的一项财务工作。如果企业不是因为企业的法定营业期届满而开展这项工作,企业清算则属被迫进行。因此,企业被迫清算既是企业财务失败的直接表现,也是财务困境无法扭转的结局;
(2)企业对短期债权人被迫实行延期付款。毫无疑义,延期付款破坏了企业与短期债权人的事先约定,降低了企业的商业信誉,从而给企业价值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的,是财务困境的表现;
(3)企业延期偿还债券利息,企业债券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当发行企业不能按期履行支付利息的法定责任时,这种有价证券就会贬值, 负债企业价值将会明显下降,从而形成财务困境;
(4)企业延期偿还债券本金,当企业延期偿还债券本金成为社会公众所瞩目的现实时,发行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支付保障就成为虚构成分。于是,该债券的市场价值与发行企业的价值则同时下降,形成财务困境现象;
(5)企业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当企业无力支付应当定期支付的优先股股利时,企业价值将会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重新确认,使企业价值贬值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