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水战的故事内容

如题所述

春秋末,吴与越互为敌国,争霸战争不断。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在一次战争中被勾践用箭射伤身亡。公元前494年,夫差为报父仇,起兵伐越,在太湖夫椒山水面,以强大的舟师打败越兵。越王退守会稽山,请和,勾践夫妇与范蠡入吴为奴。后贿赂吴王宠臣伯嚭,越国君臣获释回国。
勾践回国后,与谋臣文种、范蠡用奇书《计然七策》深谋二十余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灭吴雪会稽之耻。他们深刻认识到战争失败的原因是舟师与吴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原来,吴大体居苏南,越大体处浙北,同在长江三角洲水乡泽国。吴越之战大多在水面上打。(电视剧《吴越春秋》骑兵陆上作战非也)越国想要战胜吴国,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舟师。这就是越王勾践分封他的子弟到已被越国统领的南境东瓯、闽越为王,同时派谋略家范蠡秘密前往浙南沿海经营的原因。
余力先生在《温州晚报》上发表的《溟海何海》文章中说:“越王勾践要报仇雪耻,在条件未成熟时,不得不示人以弱,不可能在战胜者严密监视的京畿地区集结军队。越国的陆战队就注定要在中西部招募集结。(浙江中西部的龙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姑蔑”,其历史上溯至春秋时代。在288平方公里的山区至少有50个石窟。每个洞窟面积1000到3000平方米不等。岩壁上有人工凿痕。它们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有人猜测这些石窟是越王勾践当年用来藏兵之洞)而其战船的制造和水兵训练就应在溟海(今温州)。这个地方除了军事上的隐蔽,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大规模造船的木材资源和技术力量。
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上面的叙述并非凭空猜想。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趁打败齐国之余威,率吴国军队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与晋定公会盟。而这时,越王勾践采纳文种“攻其不备”的建议,乃命范蠡、舌庸率舟师“沿海溯淮”,阻断吴王归路,在干遂(临淮)打败王子友。越王率中路军“溯江入吴”,焚其姑苏,缴获大舟(吴王乘坐的龙舟)而归。《吴语》说:“越王能江海并举以攻吴,必其舟师之众或较吴犹胜也。”
“干遂之战”使吴王夫差一蹶不振,前后不过十年,他遂被勾践所擒。
读至此不禁要问,范蠡率领的越国舟师从沿海哪个港口出发北上?古今史书语焉不详,但也不是没有蛛丝马迹可寻。《越绝书·记地传》记载:“勾践灭吴,霸关东,从琅琊(今青岛胶南)起观台,周七里,以观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则勾践之徙都琅琊,以图霸中原,当倚其海上舟师之盛也。是越人之都会稽,都琅琊,都东瓯,都东治(今福州),皆为滨海便航之地,显非偶然。”“显非偶然”,是说上面这四个港口,必有一处是越国东海舟师军港。试分析,琅琊是灭吴之后的新都,会稽是在敌国严控下的旧都,福州范蠡从未去过,剩下的只有东瓯才有可能是范蠡精心打造经营的越国东海舟师军港,而且一旦有战事,北上航程比福州近半。
上世纪六十年代,身羁牛棚的越史泰斗蒙文通先生,对《越绝书》这则史料十分关注,在他的遗著《越史丛考》中详加叙述,二次提及公元前472年,范蠡奉勾践之命筑东瓯城一事。第一次是作为勾践之世已分封子弟为东瓯王的佐证,第二次是确定范蠡所筑的东瓯城址在今之温州。
前些年,浙江有学者认为:“秦末,闽君摇起兵筑汉灭秦击楚,率领的亦是舟师。因为人马、军械、粮草船运方便,将士坐船北上参战省力。”汉惠帝为什么复封驺摇为东海王?可能也是与东瓯曾是东海舟师军港有关。
清初,大诗人朱彝尊《东瓯王庙诗》曰:“九牧维扬外,三江霸越余。入关从汉约,遵海裂秦墟。”“三江”,“遵海”亦佐证驺摇率领的是舟师。
范蠡东瓯王城的建成,不仅对越国灭吴、图霸中原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使温州后来成了战国时期全国九大贸易港口之一,与日本、朝鲜、台湾澎湖都有海上交通联系。
汉武帝在东瓯地设回浦县,驻“东部都尉”(中央朝廷特派员),管辖台湾澎湖地区二十余国事务。温州管辖东海外越的行政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三国东吴时代。
范蠡是位智者,灭吴后拜上将军,他却不辞而别,改名换姓下海经商,史称陶朱公,被后世尊为“商圣”。他著有《致富奇书》、《养鱼经》等。永嘉碧莲有村名陶朱坑,相传范蠡曾居此,教村民稻田养鱼。有联云:“古有陶朱公,五湖寄迹;今有温州人,四海为家。”可以说,当今温州人身上仍留有陶朱遗风。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3
公元五○六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为了切断楚国本部与方城之外的联系,他采取中间突破的战略,率领吴军从淮河流域西进,至淮汭舍舟登陆,翻越大别山,与此同时,唐军东进袭取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在今武胜关一带),蔡军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县)。这两支偏师堵住了楚军北上中原,东通齐、鲁的要道,从侧翼牵制住楚军,使楚军不敢正面迎击吴军,而吴军却乘机扫荡楚国东境沿途的城镇,从容西进,跟蔡、唐两路军队会师,将楚国拦腰截为两段,隔汉水同楚军对峙。楚司马沈系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向令尹子常建议:“请令尹封锁汉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毁掉吴军舍弃的舟船,回过头来封住大隧、直辕、冥厄三隘,然后夹击吴军,一定能胜利。”令尹子常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惜,当他听楚大夫史皇说:“现在楚国人都怨恶令尹,喜欢司马,假使采取司马的建议,那么战胜吴国的功绩就全归司马了。”就断然改变主意,轻率地领兵渡汉水,与吴军对阵于柏举(今湖水麻城),结果一败涂地。吴军乘胜穷追猛打,五战五胜,攻古了楚国的郢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