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刘伯温为何要挖孔明坟墓?

如题所述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谓无所不通,因此评价“孔明多智而近妖”。而且死后更是扑朔迷离,充满悬疑和智慧,也是其神机妙算的集中体现。因为,至今,这么伟大的人物,后世找了几千年,还不知道他的墓在哪?还是一头雾水,迷雾重重!

《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神鬼莫测,通晓天文地理,堪称最有智慧的人物,在得知自己即将病逝的时候,还想扭转天命。按照《三国演义》记载:“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然而,貌似诸葛亮的天运已经到了尽头,前六天主灯明亮,最后一天因为魏延闯帐,导致本命灯被灭,诸葛亮以此知道了自己命不久矣,无力回天,不久诸葛亮就病逝在五丈原。

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后,诸葛亮不幸病死在五丈原。那么,很多人自然好奇诸葛亮的墓在哪里,他到底葬身何处。不过,关于诸葛亮的墓地,陈寿的《三国志》没有给出确切的线索,至于《三国演义》乃至民间野史中,则认为诸葛亮葬身在陕西勉县的定军山。

关于诸葛亮墓的说法民间一直流传着多种说法,诸葛亮生前就知道当时的盗墓风潮,很怕后世的司马懿或者曹魏政权重操旧业,盗自己的墓,把自己挖出来羞辱。所以在死前就施记隐藏了自己的葬身之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分析一下哪一种说法更靠谱:

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在死前巧施妙计,释放的一个烟雾弹,让后主刘禅在他死后将他埋在定军山,但后人研究发现,定军山上埋的,只是他的衣冠冢,而真正的墓地另有去处。

原来是诸葛亮为了掩人耳目,特意暗示了真身的埋葬方法:让四个大力士用新绳抬着他的棺材出成都后一直往南走,知道绳子断裂方可下葬。如此一来,知道他墓地的人就会少之又少。

刘禅听从了相父诸葛亮的安排,选了四个孔武有力的士兵,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累的一点力气都没了也没能把绳子磨断,于是四人一合计,就把诸葛亮随便埋在所处的位置,而后就回去复命了。但是后来事情被刘禅知晓,一怒之下就把四人给杀了,但是气糊涂的刘禅竟然没有问相父的埋葬地点,如此一来,知道诸葛亮墓的最后四个人也就死掉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临死之前嘱咐姜维按照自己的遗嘱处理身后事。出殡时,姜维按诸葛亮生前吩咐,找了17个诸葛亮生前点名要的人,16个人抬棺材,1个人专门负责做饭,报酬是十六两黄金。他们为难起来:这银子怎么分呢?他们说要是没有这个烧火的,就好了,恰好一人分一两。16个人一商量,就想出个主意。这时,烧火的也在一边做饭一边盘算着:这银子不好分,闹得不好就分不到自己头上来,不如对他们下毒手,他找来毒药,把毒药放进锅里,等他们回来吃饭。

一会儿,抬重的人回来了,进门一齐动手,抡起杠子把烧火的打死了。吃完饭,正要分银子,哪晓得药性发作,一个个都先后死去。所以,至今人们不知道诸葛亮的坟墓到底在哪里。

刘伯温为什么要挖诸葛亮的坟墓?

民间常常流传着几句诗,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

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在想要找到诸葛亮的墓穴应该不难,但为什么还是一直没有被发掘出来呢?原因大概有这三个:其一,诸葛亮墓中贵重的陪葬品数量并不多;其二,盗墓者畏惧诸葛亮的只会,担心其会在自己的墓中设下阵法,到时候盗墓者盗墓不成,还极有可能会丢了自己的性命;其三,诸葛亮独特的人格魅力,诸葛亮为蜀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后世所敬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在历史上,刘伯温和诸葛亮孔明都是顶顶的大智囊,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五百年前的诸葛亮,五百年后的刘伯温,在后人看来这两人的智慧不分仲伯。那么,作为大聪明人的刘伯温为何要挖孔明的坟墓。在我看来,这是刘伯温自我证明的一件事情,证明自己本身并不比诸葛亮差在哪里,甚至还要比诸葛亮更聪明。

刘伯温有着相较之心

在帮助朱元璋实现一统天下的夙愿后,据说刘伯温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诸葛亮是学问渊博的大儒,是德能非凡的军师,更是智慧超群的智囊,我与诸葛亮相比较,在这些方面我只是比他少那么一丝、一毫。在这首诗里,刘伯温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意思表现的极为明显。

诸葛亮的坟墓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

诸葛亮的坟墓,无论是选址还是保护等各方面都浸润着诸葛亮的智慧,是诸葛亮智慧的最后体现。刘伯温在本身就存在着相较之心的情况下,挖掘诸葛亮的坟墓就成了同诸葛亮的智慧进行碰撞,并一争高下的一个机会。刘伯温对于这一唯一的机会,肯定不会就那么轻易的放弃。

对诸葛亮惺惺相惜的一种体现

刘伯温挖掘诸葛亮坟墓一事,虽存在着一定的莽撞之处,同时更包含着一种英雄惜英雄之意。刘伯温与诸葛亮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的白手起家、同样的智慧超群、同样的为助他们自己选定的英雄一统天下而努力,为世事的太平和努力而周旋。刘伯温与诸葛亮的这种恨不相逢之情,与诸葛亮在墓中相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但是,不得不说刘伯温是有着大智慧的人,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诸葛亮,他的智谋和才能很少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