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对联艺术

如题所述

对联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它通过修辞来达到对语言要素——语音、语汇、语法的有效运用。讲究平仄,做到符合韵律是对语言的巧妙运用。用词准确精巧是对语汇的巧妙运用。语句选择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是对语法的巧妙运用。下面介绍一些对联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也就是打比方,一般分为明喻、借喻、隐喻三种形式。
1、明喻,多用“如、像、似、若……”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如: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世事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
心思似海,集百川方见容人

2、隐喻,有本体和喻体,却没有比喻词连接,又叫暗喻。如: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读书万卷圣贤心

3、借喻,就是要表达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这是古人用来比喻赵州桥的对联)

乌鹊噪雪野,张张竹叶朝天
黄狗过霜田,朵朵梅花落地(竹叶喻乌鹊的嘴,梅花喻狗的脚印)

二、借代,不用原来的名称,换一种说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物。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还可以达到不重复的效果。例如湖面衡山有一副对联: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衡山有七十二峰(记住了),工部、诗圣皆指杜甫,文公指韩愈,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文公精诚,能开衡山之去……”
三、比拟,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写。如郑板桥的一副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再如:

天地有情,日月春丽春不老
古今无尽,江河水清水流长

有脚阳春先到固园桃李
无心明月偏临近水楼台

四、夸张。如: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洲铺纸,新添致富合同

门前绿柳飞奔下
屋里明月跳出来

五、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叙事。下面是一些运用典故的对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人一己千虽愚必明

天回御榻星辰动
人去台空山水清

六、双关,利用文字的多音多义使对联包含多重意思。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顺便考一下坛友们,可知上面(五、六)几副对联所指何人?双关何处?

七、对照,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明代谢缙的一副对联:

小犬入门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

还有一副格言联: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他人未尽非

八、排比,也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如在山西省有一古代建筑群叫王家大院,其中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唐有赋汉有颂宋有策晋有经,麟麟炳炳家声著
善为田德为种宽为播厚为获,继继绳绳世泽新

又如:南京燕子矶有一副对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九、反复。如下面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篮袍脱下紫袍归

十、设问,用设问来代替平铺直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或上问下答,或只问不答。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有问有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只问不答)

十一、反问,也称反诘,只问不答,发人深省。如: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下在是某寺庙的一副对联:

举念时明明白白,勿欺了自己
到头来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十二、集引,即收集和引用,是对联中独有且常见的一种构成对偶的修辞方法。其做法是直接引用一人一处或几人几处的话语成联,用来表达与引文有关或无关的内容。如胡吉祥题于曲阜颜子庙联:

重道尊师,敏而好学
修身养性,乐以忘忧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是《论语》中评价颜回的,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又如:

江山如此多娇,物华天宝
风景这边独好,人杰地灵

上面这副对联引自何处,不必我说明了吧?

十三、谐音,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达到双关效果。如: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相传刘宁和周济先后中举,刘宁作典史,周济入翰林。一次相聚小饮戏对如下:

三天没吃饭,腹内无点屎(典史)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翰林)

再看看下面这副用浙江方音写成的对联: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腉山势舞流溪

音乐七音巧对七个数字(谐音)

十四、转品,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多音,通过转音或转义,便同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对联,用字奇巧,结构独特,妙趣横生。如: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无之渴
三剂良药,行行行行长之经
对联的语言艺术
作者:Admin 来源:恶人谷珠楼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9-7-13 17:43:21
【字体: 】

对联的语言艺术
作者:余清逸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对联是中国文学所独有,是汉语、汉文独具一格的方块汉字所决定的,一个个方块汉字,一字一音,一字一义,而且声韵和谐,清晰,音节分明,匀称;能够造成汉字的形、音、义都两两相对,这是内因。历代的文学大师,语言巨匠,不断地努力创造,推陈出新,吸取以往各种文体语言艺术之长,特别是律诗的语言艺术之长,使之成为用途广泛独立的文体,凡以往散文韵文的语言艺术之长,兼而有之,从而形成了对联本身的独特的语言艺术,这是外因。经过学者们的艰苦创造,确定了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方位词对方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而使对仗工整;确定了平仄互对,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而使声韵和协(第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与近体诗同);确定了上下两联必须对称,字与字、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既要字数完全相等,又要形式相对,绝不允许一长一短,一多一少,而使形式整齐美观。不少好对联,观点正确,形式与内容统一,扣人心扉,为人们所喜爱,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益,也给人以高度的语言艺术享受,因而她虽然着墨无多,仅有上下两联,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故自宋代定型以来,广泛流传,用于婚、丧、喜、庆、风景名胜及交友等各项生活领域,历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不衰。
由于对联的文体形成较其他文体为晚,故著述不多,系统研究者颇少,深入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仅从其语言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迭字:因迭字的音节和谐而自然,结构单纯而整齐,历代文艺评论家对迭字的语言艺术均有较高的评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嘈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宋李清照女士《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个字相迭,脍炙人口。迭字对联,则吸取各家之长,使迭字配对成双,不仅平仄协调,而且对仗工稳,形成风格独特的体裁,以全部重迭或部分重迭两种形式活跃文坛,后来居上。
(一)全部重迭的对联:
1.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天下景
山明水秀,睛天,雨天,各有好处,各有奇特处,用迭字表达,历历如画。
2.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男男女女,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讽军阀混战
军阀混战时期,群众生活痛苦画面,以连续重迭词语描绘,更加感人。
(二)部分重迭的对联:
1.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瑶台中秋
上联重迭月字,突出唯八月之月最明亮;下联重迭山字,点明唯巫山之景最秀美。
2.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四照阁
山水环抱,若人之有感情,人心地心相应,用迭字把山、水、地写活。
二,回文:在先秦文学中已多次出现,如《老子》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辫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后之学者加以发展,务求做到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都成文句,回环往复,趣味无穷,并赋于专名:“回文体”,由于人们喜爱,因而陆续出现了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历代评论家多有专评。清朱存孝《回文类聚·朱序》:“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回文对联,则是将各种回文之长熔于一炉,使之成为声调和谐两两相对之独特文体,独树一帜。
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天然居酒楼
清代翰隆皇帝把她合起来作为上联,但自己却对不出下联,被纪昀对出了: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顺读倒读都可以,意思变了。
2.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湛江德邻里
顺读例读都可以,文句和内容都不变。
3.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这是《南昌晚报》八一年一月十八日刊登的征联,顺读倒读都一祥,还未见到对出下联。
三,嵌字:把特定的几个字嵌入语句中特定的几处位置,不得移易,而且要嵌得自然、圆到、确切,人们熟悉的如《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无可忧。”四句的句首分别嵌“芦俊义反”四字。对联中的嵌字,难度要比其他文体的难度大得多,但仍能取长补短,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韵律,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式而别具一格,孤峰独秀。
1.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赠程艳秋
程艳秋,京剧名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赠送了这幅对联,上下联开头嵌“艳秋”二字,内容切合人物身分,又切地点。
2.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韩江酒楼
上下联开头嵌“韩江”二字,结尾嵌“酒楼”二字,四句话以典对典,精妙绝伦。
3.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民国总统”
上联开头两句,嵌“民国”二字,下联开头两句,嵌“总统”二字,结尾“不是东西”,讽刺入木三分。
四,析字:方方正正的汉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一字一义,每个字都具有形、音、义三个方面,按照汉字的特点,把字形离合——把汉字分开或合并,形、音、义也就随之而变。《后汉书·五行志》:“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遥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对联中的析字,不仅受字形的限制,对仗的束缚,声韵的制约,还要有寓意,更增加了难度,然而,大师们仍制作了字形整饰、对仗工稳、声韵和协、寓意深刻,这四美兼备的好对联,语言艺术达到了相当高度。
1.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合字
“十口心”合起来是“思”字,“八目尚”合起来是“赏”字,所思所赏,亦极自然。
2.池河无水也可;
杯桁去木不行。 ——离字
“池河”,地名,去掉水旁就成了“也可”二字;“杯桁”,桥名,去掉木旁就成了“不行”二字,联想自然。
五,双关:古代诗文中就有了同音双关或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即同一个词语,从字面上看,是一种含意,骨子里是另一种含意。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唐诗》册六,卷365,页4110)“晴”,字面上含义是“东边日出”,骨子里的含义是“情”,关顾了“闻郎江上唱歌声”。双关对联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写出了精巧而隽秀的联语:
1.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华罗庚参加科学考察团出国访问时写的联语,上联的“三强”,既指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又指战国时期三个强国韩赵魏。下联“九章”,既指代表团成员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及勾股定理。
2.博济群伦,挺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
发扬正义,飞楫载和平,岂忆黑茶赋招魂。
这是悼祭“四·八”烈士的挽联,加横的字,分指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诸烈士的名字,也歌颂了烈士们生前的高贵品质。
作者:余清逸 原载:《镇江师专学报》1985年第3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