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怎样的?

您认为超市该行业发展的前景怎样

未来大型超市小型化 超市行业前景可观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计入统计口径的6155家大型超市店均面积达5751平米,在过去六年间持续扩大,但其坪效却已下降至 1.25
万元/平米,门店总数也在 201年单年大幅下降 2297 家。

新零售与电商转线下的冲击,结合行业竞争的加剧,致使行业内供给快速出清。这一趋势预计仍将在 2019
年持续。综超行业竞争与发展呈现严重的割裂。一方面,不同地域与城市发展水平造就不同行业现状并存:西部城市仍维持传统的规模化扩张,然而东部沿海城市的综超却早已开始研究大型超市的小型化;区域综超龙头在考虑插手新商圈,构造万平大卖场,然而部分综超已开始研究门店小型化。

新零售在不改变零售渠道商对于上下游对接的模式的当下,并非颠覆性变化,而是体验革命。因此对于零售商而言,把握新零售机遇的难度并没有想象的大。对于行业而言,体验革命将通过交易成本的下降和消费欲的刺激来实现对于总量的挖掘,进一步拓展零售市场的体量与空间。

当前超市行业上市公司中,永辉超市和家家悦作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综超龙头,两者在强化自身旧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对于行业变化表现出积极性与极高的敏感度。

近些年,我国超市销售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8年,我国超市销售额约22611亿元,同比增长3.16%。随着新型运营模式的出现以及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预计到2021年,我国超市销售收入将突破2495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超市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5

行业整体毛利率稳定 净利率有所上升

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样本超市企业整体毛利率维持稳定,由2018年的17.9%提升0.1个百分点,达18.0%。净利润率有所提升,从2.1%提升至2.3%。东部企业、销售小于10亿的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下降。

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超市企业基本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单位员工应付薪酬由平均5.2万元/年上涨为5.5万元/年,但行业应付员工薪酬占销售比保持稳定,平均占比为6.1%。租金上涨依然是大部分企业绕不开的压力,但超市业整体租金占销售的比例保持平稳,为2.7%。

平均人效增加 运营质量有所提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超市运营质量有所提升。虽然门店客流量普遍下降,平均减少4.9%,同店可比销售增速放缓至3.2%,但平均人效提升至100.4万元/人,六成企业人效正增长。平均人效上升主要通过减少正式员工、增加灵活用工体现,样本企业平均每位员工负责的销售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线下客单价提升 会员表现更优

门店日均来客数普遍下降,这由线下日均成交单数下降体现:2018年单店日均2204单下降到2019年的2101单。一线城市、东部区域、国有企业、大型超市的线下客流及会员客单流失数量相对较多;中部区域企业来客数基本稳定,会员来客数略有上升。

会员销售占比略提升2.4个百分点,为55.7%,六成企业会员线下消费次数占比上升。外资、大超、西部地区的会员线下消费次数占比出现下降。

2019年行业门店日均来客数下降的同时线下平均客单价有所提升,从2018年的61.9元提升到65.5元。会员线下客单价平均从71.6元提升到75.7元,是线下平均客单价的1.15倍。

从区域看,东部客单价最高,达到83.3元/单,中部略高于西部,客单价分别为69.3和65.7元/单。以大型超市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客单价为89.2元/单,每单高出多超市类型混合经营的企业16.4元。

库存周转整体变慢 企业分化加快

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超市行业整体周转变慢,门店数大于500家、销售额大于100亿的企业、大型超市企业,在对应维度内的库存周转天数都较长。企业类型不同决定了周转天数的不同,以生鲜经营为主的社区店周转天数普遍较短,平均低于10天。

企业周转率分化,周转变快与变慢的企业分别占45.8%和47.4%,还有6.8%的企业维持周转天数不变。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超市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2
我认为他的发展前景并不好,有可能会逐渐的被取代,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比较方便,但是电商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快。有可能会让他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