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怎么说儒家

如题所述

太子刘奭比较喜欢儒家,看到父皇多用酷吏,靠法家的刑罚手段来治理,私下里就建议宣帝应当多用一些儒生。汉宣帝立即严肃起来,讲:汉朝开国以来,就是实行王霸兼用的治理思想,从来也没有单纯用儒家思想治国。而且,世俗之儒生多数不知时宜,喜欢以古非今,只会说一堆大道理,而没有务实的成效。这种人怎能委以重任?然后,忽然伤感叹息:咱的江山可不要败在你手中啊!
宣帝最喜欢的儿子是张倢伃生的刘钦,然而对贫贱之妻许皇后一往情深,终不忍心废掉她生的太子。而且,为了让太子和刘钦明白自己的心迹,郑重地给一个叫韦玄成的人封官,这个人曾因极力把继承父辈爵位的机会让给哥哥而天下闻名。
汉宣帝对儒家的批评,司马光认为不妥。他认为,“王霸无异道”。孟子曾讲,以德服人的就是王道,以力服人的就是霸道。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来讲,不论是王道的,还是霸道的,都得建立仁义为本的道德体系,都得任贤使能、赏善罚恶。世俗的儒生,可能比较教条,不足重用。但类似伊尹、周公、孔子这样真正的大儒,怎么会不能用呢?
站在今天来看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复兴国学、复兴儒学,都有不知时宜之嫌,多数是宣帝所谓的俗儒,不足任用的。
前49年,宣帝崩,年仅42岁,在位20多年,实现了汉朝的中兴。期间匈奴经历内乱变衰落,单于亲自来朝见宣帝,国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手工业达到空前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3
战国七雄吧
设置精华贴取消完成
汉宣帝对儒家的评价
头像
赣东人 11
2014-11-3
操作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宜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日:‘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头像
赣东人 11
2014-11-3
操作
循吏者,对法律熟习的官吏。酷吏者,对法律酷守的官吏。循吏和酷吏,为汉宣帝重视。汉宣帝,即刘询(前92—前49),本名病已,字次卿,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他出身数月遭逢戾太子巫蛊之祸,被关押于狱中,因建尉监邴吉的保护,得免于难,流落民间。元平元年(前74年),霍光等废昌邑王,迎立他为帝。那时他虽已十八岁,仍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始亲政。四年,又藉大司马霍禹谋反为口实,废皇后霍氏,灭霍光全族。
汉宣帝少年时代,重游侠,喜遍游,对地方的治安问题颇有心得,所以重视循吏(对法律熟习的官吏)和酷吏(对法律酷守的官吏)的法家精神。“信赏必罚”是汉宣帝时代的美称。
可是太子奭却是一位儒教的教条主义者。汉宣帝曾自叹说:“乱我家者,太子也。”后来太子即位为元帝时,即把盐铁的公卖制度废除,认为政府不应该“与民争利”。可是,随之国家的收入减少,元帝财政发生危机,元帝终于又把盐铁公卖制恢复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