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论文;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摘要】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体系不同,从而形成了职业能力基本框架。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改进大学课堂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
  不同类型职业人员的能力体系不同职业对录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分别就科研型、管理型、事务型、文化型、工程型和社会型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做出解释。
  1、科研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科研型人员应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语交流能力,既要有专长又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具备创造性,熟练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理解及应用,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协调结合起来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勤于实践,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2、管理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从事管理型职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忠于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灵活运用,有高度的公众意识。具备坚实的管理专业理论和实际知识,同时具有较广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社会才能以及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应付千头万绪和千变万化的工作。
  3、事务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事务型职业,是指与组织机构内部日常的制度性,规范性,信息传播等有关的事务处理的职业活动,如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办事员,秘书,图书管理员,法院书记等,事务型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在知识方面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职业技术专门的知识有较具体的了解,要懂得统计,档案管理知识,熟悉专门法规和规章条例,一些涉及外国单位对外语也有较高的要求,事务型职业不少岗位需要员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有的还要礼仪方面的特殊要求。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干练的办事能力等。
  4、工程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工程型职业,主要是指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要有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求实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深入工作第一线,能和同事密切合作。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近专业的知识要比较了解,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5、文化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文化型职业,如作家,服装设计师,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书画雕刻家,广告设计师等。文化型职业在知识和能力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是:能博采众长和广泛涉猎;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毅力;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不断的创新精神。
  6、社会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社会型职业包括教育人,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工作,如:教师,医生,律师,法官,广播电视工作者等社会共工服务人员。社会型职业要求从事其职业的人员:在知识素质方面,应具有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有一定事实上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形象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中外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使用技能已成为各种职业类型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1
职业会计人员在其工作的单位承担着广泛的职责,担任着不同的角色。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对新招收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正式上岗前,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岗前培训,还要找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带一段时间。在参加培训的这段时间,给企业创造的价值非常小甚至是没有。这不仅给企业加大了用人的成本,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育机构如何提高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培育出来的人才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并且是现成的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因此如何完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使高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成为会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笔者调研发现,各校的专业课设置基本都能满足学生对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组织管理及商务知识、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需要。但课程体系中没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勤奋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的课程。如某些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中的办公自动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据企业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操作极不熟练。说明了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是培养力度不够。各校均没有设置向学生介绍有关学历职称与经验的课程,以至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不知道应该去考哪些职称,应具备哪些经验。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很差。ERP沙盘模拟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但这只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而对于其他知识却没有机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时间久了不用,就会随时间慢慢流逝掉。多数院校都没有设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课程。企业在选用人才时很重视个人是否具备团队精神。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但主要思想都是在向学生灌输不做假账,遵守制度和法规,没有教学生如何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去解决问题。

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即“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一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个要素: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结合、操作程序。其中在教学内容上,实践部分所占的比例一般仅占15%左右,这种轻视实践的做法是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另外,学校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品质和素质培养上,大多只强调职业道德,例如,不做假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而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人素质中的细小但却很重要的素质,例如,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虚心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差。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教学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教学方法的死板。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使得很多专业核心课的课时不断地压缩。而会计教学考试制度并未随之作相应变革,使得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专业相关内容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变成了一个只接收而无暇消化、吸收和加工的机器。教学方法很单调,许多真实有意义的案例很少成为授课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