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辅人员“收入偏低、晋升机会少、不受重视”的普遍现象?

如题所述

在我看来,科研辅助人员的现状跟机关事业单位里面的临时工差不多,其本质而言还是一个愿招一个愿去。

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会需要一些辅助人员,例如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大学生实习岗位以及人事全部外包的低工资的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在有编制的人员的基础上需要一些临时工,这些辅助岗位的特征都是工作内容接触不到核心、没有单位从属感、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晋升渠道闭塞。

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也受限于编制等原因,毫无晋升机会,但照样有人愿意去,图的就是工作轻松。

科研辅助人员如果认为晋升无望,完全可以跳槽或者考进科研编制,现在社会只要有能力,到处都是机会,自己愿意做辅助人员,怪谁?


科研辅助人员工作相比其他工作,也有一定优势,比如工作体面(怎么说也是高大上的工作),有助于积攒经验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从而积累实力。年轻人想要过渡一下完全是不二之选,既然选择了这一行,自然应该服从老板安排,协助他人做好辅助工作。

科研辅助人员,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室里的打杂人员,打杂的范围又很广,工作自然辛苦,而且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辅助人员,对于科研辅助人员的技术水平又有一定要求,进入这一行业的人大多有一定实力,他们会比较自己同学的收入,自然更加会叫苦连天。


科研辅助人员的收入机制要不要改?改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一次性拉高收入水平。

我认为还是要在维持基本收入的同时,建立奖惩机制。科研辅助人员虽然只是辅助,但还是有机会在实验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应该对有研发创新的科研辅助人员给予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另外,审视夺度的增加科研人员编制,壮大科研人员队伍,在未来科研创新必将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5

职业无贵贱这种观点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简直难于上青天,科研项目能否成功,固然取决于科学家的专业技能和大量的研究,但科研辅助人员的努力和付出也是不容忽视的,但令人无奈的是,无论是科学家本人,还是所属科研机构,都没有对科辅人员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程度的巨大落差,导致在收入和晋升空间方面令科辅人员这个重要群体寒心不已。


任何劳动都有其相应的价值,作为科学家来说,科研项目的成功,能够带来物质上的收获和名誉上的肯定,但不要忘记,如果没有科辅人员去完成大量的琐碎的基础工作,任何项目的科研进程都会不可想象。

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很难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认可,或者说针对科辅人员的相关政策无法落实,严重挫伤了广大科辅人员的工作热情,毕竟得不到肯定的劳动的确很难维持,相信科研机构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依然忽视科辅工作的劳动价值,主要还是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客观因素。


首先,科研项目在取得阶段性成绩以前,科研经费的筹措存在各方面限制,对科研机构来说,必然要将主要精力放到核心科研团队上,尤其是科学家的各方面需求都需要建立以充沛资金为基础的保障机制,如此一来也就无暇顾及作为辅助的工作团队。

其次,在我国目前的学术领域,编制依然是无法挣脱的桎梏和束缚,虽然科研单位拥有一定的编制计划,但从整体来看,仅有的名额也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要优先考虑核心科研人员,而科辅人员则只能在无限期望中不断接受编制不够的残酷现实,要知道,科辅人员有没有编制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和升迁的走势。


最后一点,公众舆论所关注的永远都是台前的辉煌,这对取得成功的科研项目来说是非常不同平的,因为科辅人员永远都无法接受公众的褒奖和赞许,而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永远都是核心科研人员。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科研机构才会处于宣传和后续科研经费申请的需要,将主要科研人员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而科辅人员在失去了媒体焦点的关注以后,也就很难在物质条件方面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悲惨现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