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的建立者是谁?

如题所述

『壹』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谁。 皮亚杰又是提出了什么。

1)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是将心理学引入的第一人。但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回的学者应答该是赫尔巴特。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假设是: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相比之下,学习从属于发展。
皮亚杰不认为认识的生长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强调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贰』 皮亚杰理论指导下生成了哪些教育实验方案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实验方案 (一)威斯康辛大学早期儿童研究中心的方案 威斯康辛大学的幼儿研究中心依据皮亚杰的理论设计了一套幼儿教育实验方案,以3—5岁的儿童为对象,主要目标在于检验方案对儿童智力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课程设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并不试图直接教导某些特定的概念而由幼儿独自发展若干概念。在此课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主动操纵物体,向幼儿提出探索性问题,激励幼儿公开和同伴交互作用。因此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此方案认为:儿童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有意义且对儿童有益。在儿童思考的过程中,答案与方法的正确与否并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整个方案的终极思想,在于培养又创造力、思考力的人。 2、理论基础。方案以智力发展为主,但对认知、情感与技能也给与同等重视。为协助儿童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需要提供数理知识、次逻辑知识、物理环境知识和社会环境知识。 3、实施过程。课程表规定,幼儿在园两个半小时中,包括自由游戏(60分钟)、打扫清洁(15分钟)、点心时间(15分钟)、大团体时间(20分钟)、小组活动(15分钟)以及室外游戏(25—30分钟)。各项活动的顺序可灵活掌握。其中小组活动项目最多,在为期三年的计划设计中,约有200项,其活动重点为特定的逻辑概念,如分类、排列、排次、数目、时空、测量等。每学年上课28周,每周实施定时的形成性评价,由教师负责,每学年实施总结性评价。 (二)凯米的教育实验方案 凯米与犹维利斯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设计了一种最具创造性的皮亚杰是教育试验方案“衍自皮亚杰的课程试验方案”。 1、教育的基本原理 (1)适用于社会—情绪方面的教育原理:A鼓励幼儿教自主地增进与成人的关系。B鼓励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自行解决彼此见的冲突。C鼓励幼儿保持自立与好奇,运用创新来满足好奇,自信有能力自己进行活动,自如地谈论自己的思想,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恐惧与焦虑。 (2)适用于认知方面的教育原理:A在幼儿的游戏中实施教学。B鼓励并接受幼儿的“错误”答案。C按照物理知识、数理知识与社会知识进行教学。D兼顾教学的过程与内容。 2、课程设计目标 (1)长期目标:以发展完整人格为主,尤其强调智力与道德的自主,鼓励幼儿的批判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力。 (2)短期目标:A社会情绪;和成人保持一种非强迫性的关系,以获得安全感;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开始协调不同的观点;保持警觉、独立与好奇,使用创新以满足好奇,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计数物体,并能叙述己见。B认知:探求有趣的观念、问题与疑难,将物体纳入关系中,注意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3、课程的内容。无特定的科目,而是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情境与活动。其内容可从日常生活、儿童发展课程及皮亚杰理论所提供的活动演绎而得。 (1)就日常生活而言。(2)就儿童发展课程而言。(3)就皮亚杰理论所提供的活动而言。 4、教师与家长的任务。 教师需创造有助学习的环境与气氛;提供材料,建议活动;用有关的知识解答幼儿的问题;协助扩展幼儿的观念。教师彼此间要相互协调,使得物理知识的活动能与团体游戏配合。家长的任务在于认可此课程的哲学,在家庭中教养子女的方式必须与此课程相配。 第二类银行街教育模式B.华佰等在银行街教育学院根据发展的交互作用方法研究和依据皮亚杰理论演化而来的儿童发展课程。 (一)理论基础 早期研究重点着重于探索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的重要性,系统的观察、记录儿童如何学习以及通过教育性的训练如何达到发展的目的。观念包括: (1)儿童在发展自我时,个体与环境有交互作用。幼儿对环境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动机,这将引发幼儿不断产生学习行为。 (2)发展的特征是质与量的改变,所以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经分化与统整而产生新经验。 (3)适应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功能,它是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时,个体为求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调适过程。它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互补活动。 (4)幼儿若无法表现出一般的发展行为,乃是受过去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致。 (5)自我在与他人和环境交互作用中,不断的充实、反省,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个体。 (二)教育目标 在于培养幼儿卓越的智能和良好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与自我观念。培养幼儿成为一个完整的幼儿,即获得增进知识,具有价值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自主、自尊、自重、自我肯定与自我成长,并能与他人有良好的关系。 (三)教学计划与策略 1、教育发展原则 (1)智力的成长是经学习和知识的整合而组成的;(2)幼儿的学习以经验的方式为主;(3)连结个人的经验和他的智慧,可以加速幼儿的理解与学习;(4)学校和家庭的功能在于提供儿童进行思考的条件;(5)幼儿透过戏剧表演可以表达各种角色、情绪,熟悉各种不同情绪,并将现实生活中的情绪,投射于扮演的角色当中;(6)在拟定课程计划时必须配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按照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安排环境;(7)教师要善于观察、比较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便适时地鼓励儿童 2、师生间的关系 特别强 *** 师的角色,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与信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时进行自我肯定与否定的协调者。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1)让幼儿知道,当他需要时,教师会随时关心他、协助他;(2)无论幼儿的行为有无价值,教师应倾听指导,并评估幼儿的行为表现;(3)对于幼儿未成熟的讨论或语言的偏差,教师应立即给予指正;(4)以行动来反映幼儿的情况,代替直接的语言纠正或禁止;(5)快乐地参与幼儿的学习;(6)给予有效的协助,并适当地提供新材料,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建议;(7)了解、探究幼儿困难的来源,以及害怕、愤怒的主要原因;(8)了解幼儿发展阶段的行为特征;(9)了解幼儿的能力及需要;(10)尽量在幼儿能力范围内给予挑战,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反应,但要避免超越能力所及而使幼儿产生挫折感;(11)尽可能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和幼儿沟通 3、幼儿的学习动机 提出了一些提高幼儿学习动机的方式:促使幼儿对事情的好奇和关心,来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让学习成为一种从学校到校外经验的扩展,并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 (四)课程内容 1、提供幼儿活动的学习环境:(1)探究身体各部分;(2)操作具体实物 2、教师规划的认知教学:(1)发展幼儿成为积极接受与反应 *** 的个体;(2)发展幼儿的记号功能;(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促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与了解:(1)观察幼儿园内的一些事物,使幼儿了解其功能。(2)通过讲故事,认识了解历史、节日的由来与经过。(3)观察校外环境的功能。(4)讨论最近所发生或听到的事。 4、将戏剧与幼儿经验结合。通过戏剧表演将幼儿的内在经验表现出来,并借此发泄害怕、沮丧等情绪。 5、发展幼儿面面俱到的能力 6、增进幼儿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成长的能力,并能协助他成为一个自动自发的学习者,使之发展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

『叁』 简述皮亚杰主义的认知课程理论及方案

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很多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对皮亚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据估计,仅仅关于“守恒”一项内容的重复,验证实验就达3000次以上。这种情况就使得皮亚杰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的进展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有三个,这三个均可成为新皮亚杰主义。
(一) 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一原因
目前,西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种质疑。
一是近年来,在西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心理学家们提出这种批评是以下面观点为依据的:(1)认为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事实根据不足。传统的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这种结论是依据非常有限的实验结果而推导出来的。但现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因此,仅通过少量的实验,就来概括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够充分。(2)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不适合年幼儿童去做,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最近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如果研究者能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课题任务,如果事先引入训练程序,再做皮亚杰的实验时,年幼儿童就能表现出原认为缺乏的认知能力。
二是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1)二元论(ali *** )水平;(2)相对论(relativi *** )水平;(3)约定性(mitment)水平。第一章提到的里格,他明确地提出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正是成人思维发展的特征。 上述两种观点的提出者都表示自己是新皮亚杰主义者,但是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模式上却和皮亚杰的学说有着不同的看法。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二) 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

信息加工论者对皮亚杰的理论,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发展理论”,即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与成人不同,只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贮存不够,如果够了,就与成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把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有本质的不同:(1)儿童是不成熟的,如儿童的脑结构(神经细胞体积、突触联系、髓鞘化等);(2)儿童没有足够的信息贮存;(3)儿童的决策能力差,因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鉴于儿童这几方面的特点,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皮亚杰的抽象描述更为确切、更为科学的具体模式。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成熟,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持这种主张的人,常常将自己命名为“新皮亚杰理论”学派,以示对皮亚杰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近年来,皮亚杰理论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和日本等许多国家,根据皮亚杰理论框架和最近的有关研究成果,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一起,设计出了一些教育程序,将此应用于婴儿、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在婴儿教育方面,他们根据皮亚杰的感知运动智力理论,采取各种方法,指导婴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帮助孩子形成对物体的特性(如色、形状、体积、质地等)的认识;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如图片、积木等),为儿童能提早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时间概念打下基础;也有人研究了如何运用皮亚杰理论,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人研究了青春期形式运算思维形成的一些具体过程,并将此与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三) 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三个原因
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即皮亚杰长期工作过的地方,在皮亚杰晚年和他去世以后,他的同事和同学们的研究工作,对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了新的变革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保持皮亚杰理论的基础框架或模式的前提下,调整了研究的方向,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其表现是,或者是补充和修正皮亚杰的某些观点,或者是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实并提高了皮亚杰理论,或者是为皮亚杰理论加进某些新的成份。他们也打出“新皮亚杰学派”的旗号,但与信息加工论的“新皮亚杰学派”完全不一样。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产生,是以本世纪60年代日内瓦大学建立“心理与教育科学院”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为其契机的。1976年,蒙纳德(P.Moundoud)发表的《儿童心理学的变革》一文,标志着走向新皮亚杰学派的第一步。1985年,发表了这个学派的第一本文集《新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新皮亚杰学派》(The future of Piagetion Theory:The New-Piagetians),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认为,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体人格完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特别强调社会关系、交往、社会文化、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他们关于“智力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中,虽然使用了皮亚杰的概念,但他们是更多从社会认知或发生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阐释的。即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发展的线索是由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来提供的。
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新皮亚杰学派与皮亚杰后期纯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相对立的。他们不赞成在心理学中只是抽象地研究心和物、心和身、感觉和思维等这些对立命题的关系,而是主张综合地、全面地研究这些对立命题之间在实际上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除了认知之外,还有情绪、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等等。
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供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此外,新皮亚杰学派还注意采用现代技术(电子计算机、微电脑等)来对皮亚杰研究中未包括的方向进行 新的探索。例如,他们关于婴儿视觉系统的感觉运动的本质的研究,大大扩展和丰富了皮亚杰的研究。
当然,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还在形成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要回答新皮亚杰学派提出的种种问题,是不容易的,也不是立刻可以办到的,这是一个广阔的、需要雄心壮志的、长期的研究计划。

『肆』 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哪些 选择题

1.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2.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①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第一,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第二,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第三,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②我国幼教机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①洛克(1632~1704年)∶首先,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其次,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②卢梭(1712~1778年)∶卢梭指出教育要顺应自然,并强 *** 育要培养“自然人”。其代表作《爱弥尔》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③福禄培尔(1782~1852年)∶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培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④杜威(1859~1952年)∶杜威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倡导“从做中学”,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在教师与学生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⑦张雪门(1891~1973年)∶张雪门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⑧陈鹤琴(1892~1982年)∶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⑨皮亚杰(1896~1980年)∶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有∶1932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幼稚园规程》;1951年制定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1996年6月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

『伍』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课程有哪些特点

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这些理论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ecation)观点:既在环境,课程,材料和教学等方面都与学生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教育.此外,课程和教学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方法显然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伯克概括了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几点重要启示:
1.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
教师除了检查儿童答案的正确之外,还必须了解儿童得出这个答案的过程.根据儿童当前的认知机能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轰动;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得出某一特定结论所使用的方法时,才有可能给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 2.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皮亚杰理论进行教学的课堂中,不主张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知识,二是鼓励儿童通过自发地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去自主地发现知识。因此,教师不进行说教式的教学,而是提供大量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与现实世界直接互动。 3.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皮亚杰把“我们怎样才能加速发展”这个问题称为“美国人的问题”。皮亚杰曾访问过许多国家,他认为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似乎对“运用什么技术才能加速儿童各个阶段的发展“这一问题最感兴趣。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原则的教育方案也接受了皮亚杰的信条:与其过早地让儿童接受教学还不如不教;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对成人规则的肤浅接受,而不能达到真正的认知理解
4.成人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尽力为每个儿童和各个小组安排教学活动,而不是安排全班活动.此外,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评价儿童的学业进步时应当考虑每个儿童自己以前的发展状况,而不是根据年龄相同的同伴的成绩常模来衡量

『陆』 皮亚杰式的学前教育课程有哪些主要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22、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3)发现式教学方法 (4)强调智力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 1、发展适宜

『柒』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等心理学家认为:什么和小学阶段的课程都必须在一个怎样的水平层

皮亚杰来属于认知观点
维果茨源基属于社会观点
一个强调发展更多的依靠个人的选择,和认知过程
一个强调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过程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从个人内在的需求和对周围事物的主动认知上提出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可以说,他看重的是人发展的内在性和自我协调性,多属于认知方面。
维果茨基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其各方面的发展受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他看重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尤其是教育的意义。属于社会主义的观点。
除了他们的观点,还有比如先天决定的观点等。
各种观点都有它独到和肯定的地方,但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全方位的给予评价,博采众长!

『捌』 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什么

皮亚杰理论,他的最基础的核心就是培养儿童的真实性。

『玖』 在幼儿心理学的课程中,皮亚杰提出什么理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拾』 简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教育原则有:(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注意分析和考虑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①生物成熟的影响,它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它并不能说明全部发展过程,因此它仅仅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②练习和习得经验的影响,它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所获得的经验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一种是数学逻辑经验。③社会传递的影响。④平衡化的影响。平衡化既指使同化或顺应获得平衡的过程,也指同化或顺应获得平衡的结果。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中,平衡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平衡化,儿童的心理才能得到发展。儿童也正是借助平衡化的作用,在第一个阶段重新建构认知结构,并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儿童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这个主体与外部世界这个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因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他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或顺应。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一个是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教育的作用是发现最适宜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儿童自己去组织认知能力的发展。(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很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这种社会交往主要是指社会合作,特别是儿童之间的合作。它是推动儿童个性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