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几年一次,如何参加科举

如题所述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朝开始,至1905年结束,历时1300年。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1、乡试、举人、解元
乡试每三年一次,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考试地点为贡院。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2、会试、贡士、会元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由礼部主持,全国举人在京师参加。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3、殿试、进士、状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