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辩论大学生才为主还是德为主 才为主 二辩时攻辩的问题

如题所述

  所谓德才兼备,那毕竟是少数。
  德为主:
  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一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主要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良心指导和约束,可以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个体和社会意识,人格品质规范和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与这类意识和规范相联系的行为活动;以及通过这些活动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理由:1
  1.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既然如此,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一个人可以没有极好的才能不好,但道德却不能没有.知识可以积累,道德却不行。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可见道德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人得品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每个人都知道。人往往会像好的事物靠近,这是每个人的天性。可见,拥有德是多么的重要.
  3.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由此可以知道,拥有良好的道德和美德可以是社会更加的和谐与美好。这样我们还回应了国家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有可以引申为了自己、家庭和国家让自己拥有德!
  4.虽然企业需要有才能的人,但是企业更希望ta能有良好的德,往往会优先录取这些人。现在许多拥有一技之长但还是失业,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有才而缺乏道德修养。

  才为主:
  理由:
  1.首先我认为才可以这样理解--才智和能力。一个个体的能力应该体现在这个个体对事物的发展所起作用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对事物的发展所能起的影响就越大。所以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和左右事物发展的条件。能力是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所以才应该是主要的。因为他可以影响许多的事物。
  2:才为先更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凭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手段,能者入选。以才为先,操作性强,时效性好。若以德为先。试问哪个老总能在第一时间就准确判断出来谁是有德还是缺德呢?
  3.一个人的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常能体验到,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思维模式都可说明这个人是否有才。而一个人德之高低,在盖棺材的那瞬间都为能对其妄下定论,试问企业在急需用人时,又何不先考虑才呢?总不能放着一个能马上让企业起死回生的人才不用而去用一个才能达不到要求又不知道他的德是否如其本人所言的那么高的人吧。所以企业在用人时当以才为先!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操作性,可行性还是从纯现实的角度来说,企业用人以才为先已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了!
  4“欲识天下分鼎处,先生笑谈画图中”。这句话是后人赞颂刘备使用诸葛亮运筹帷幄的著名诗句。刘备当时在隆中既无立锥之地,又无精兵粮草,处处被动。但惟有诸葛,最终助其成就大业。

  总结:人才举,事业兴,国运昌"才对企业的作用更大,而德只能是促使才更好发挥的辅助剂。有德无才,那是无能;有才无德,那是祸害。既然是"人才",自然要以才为先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5
送君一段不知出自何处的古话,不知有用无用:德者才这主,才者德这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几何不魍魉猖狂。
好像论语上也有: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记不得在哪看到有:首孝悌,次见闻,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还是以德行为根基的。
记不得在哪看到有: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这悖德。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再加一段--------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