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由来

这一词从何时开始?

第1个回答  2022-05-09

1.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高等教育层次包含大专,高职,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2.年岁较大的学生。 3.方言。年岁较大的男孩子。 4.有些地方老人说大学生,意思就是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不是普通人。 -----------------------------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 大学生是一群极度无聊、虚荣、理想主义的人。大学毕业后才发现…… 大学的解释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2个回答  2022-04-17

故事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不得不故意衣衫褴褛地跑去教皇度假的卡诺莎城堡下跪求饶,请求教皇的原谅。 这个事件史称“卡诺莎之辱”——一个手握绝对兵权的皇帝给人下跪求饶,这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是仅此一例。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天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没文化。大家可能了解,在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统治着所有人的信仰。但更关键的一点是,文化和教育这个行业,当时也是给教会垄断的。结果就是,政权虽然有强大的兵权,但是却一直斗不过掌握了文化的教权。
俗话说缺啥补啥,没文化咱就补啊,可问题是现有的文化都掌握在教会手中啊。所以政权必须寻找一种不属于教权所掌握一类的文化,而提起这类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也是大家的老熟人 —— 亚里士多德。谈起亚里士多德,你可能会笑,这不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著名的、典型的反面教材吗?没错,这家伙提出了一堆很有名的、而且误导了人类上千年的错误观点,比如说重量大的东西下降的更快啊,力是运动的原因啊,天体永远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啊等等。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神一般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古代的百科全书。这么和你说吧,一般大师的著作都是用多少多少本来描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直接用多少多少种来描述 ——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流传下来的有47种,内容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神学、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诗歌、风俗以及法律等等。最关键的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文化不仅博大,而且精深,他的文化自成体系,完全可以和号称比海还要深的神学一较高低。

第3个回答  2022-01-09

大学生。宋苏轼《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然臣在都下,见大学生习诗赋者十人而七。”《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闻得大学生 郑隆 文武兼全,遣人招致於门下。”

新解。大学生就是要不断的学习新东西,包括理论和实践,才不至于毕业以后因没有社会经验而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

太学生。

宋 苏轼 《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然臣在都下,见大学生习诗赋者十人而七。”《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闻得大学生 郑隆 文武兼全,遣人招致於门下。”名词释义1.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包括大专,

高职,

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等。

年岁较大的学生。

.方言。年岁较大的男孩子。

第4个回答  2021-11-10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人群。
扩展资料
  大学入学方式按照层次通常有多种:专科和本科层次-应届高中毕业生(含三校生)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主,还有高中保送、大学自主招生、单招;往届中等学历毕业生多以成人高考、国家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是其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介于成人与普通之间”、本科学习阶段需参加全国公共课统考,方可电子注册)、硕博层次-以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研究生(读研)考试等多种入学方式。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生则应学习“大学”之道,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一定“治国安邦”才能的人。

  大学生指大学在读或毕业的学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是两种学习形式,都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学历,至于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取决多种认知维度和学生本身。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取得都将不易,真才实学是王道

第5个回答  2022-01-27

故事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不得不故意衣衫褴褛地跑去教皇度假的卡诺莎城堡下跪求饶,请求教皇的原谅。 这个事件史称“卡诺莎之辱”——一个手握绝对兵权的皇帝给人下跪求饶,这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是仅此一例。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天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没文化。大家可能了解,在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统治着所有人的信仰。但更关键的一点是,文化和教育这个行业,当时也是给教会垄断的。结果就是,政权虽然有强大的兵权,但是却一直斗不过掌握了文化的教权。

俗话说缺啥补啥,没文化咱就补啊,可问题是现有的文化都掌握在教会手中啊。所以政权必须寻找一种不属于教权所掌握一类的文化,而提起这类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也是大家的老熟人 —— 亚里士多德。谈起亚里士多德,你可能会笑,这不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著名的、典型的反面教材吗?没错,这家伙提出了一堆很有名的、而且误导了人类上千年的错误观点,比如说重量大的东西下降的更快啊,力是运动的原因啊,天体永远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啊等等。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神一般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古代的百科全书。这么和你说吧,一般大师的著作都是用多少多少本来描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直接用多少多少种来描述 ——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流传下来的有47种,内容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神学、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诗歌、风俗以及法律等等。最关键的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文化不仅博大,而且精深,他的文化自成体系,完全可以和号称比海还要深的神学一较高低。

相似回答